金正大新型肥料驅動農業轉型升級
2月28日,來自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土肥站負責人和專家及1000多名緩控釋肥推廣人員齊聚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金正大集團”),參加“2014全國緩控釋肥推廣工作會議暨夏季種肥同播啟動大會”,共商農業現代化發展良策,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推動我國生態友好型農業建設。
作為新型肥料領軍企業的金正大集團根據我國農業的發展,相繼開發了緩控釋肥、硝基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探索種肥同播、水肥一體化等新型施肥技術,成為中國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
駛入新型肥料市場“藍海”
按照我國傳統用肥習慣,每年3月至5月的春耕、7月夏播和10月秋播期,國內化肥市場都會呈現量價齊升的旺季特征。但2008年以后,市場卻連續出現了旺季不旺的反常走勢。根本原因是整個化肥行業產能過剩導致市場供過于求。積極發展新型肥料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成為化肥行業必然選擇。
從政策環境來看,隨著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要求日趨嚴格,發展對環境友好的新型肥料是方向。從市場供需來看,新型肥料的小肥種從建設到投產僅需上億元,相比傳統肥料動輒幾十億的投入,具有成本優勢。在2014全國緩控釋肥推廣工作會議暨夏季種肥同播啟動大會上,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孫釗介紹,2013年,由全國農機推廣中心實施的緩控釋肥示范推廣已擴大到24個省區市的29種作物,基本覆蓋了我國糧食主產區及主要農作物。試驗結果表明,除在大田作物節氮增產效果明顯之外,緩控釋肥在荔枝、蜜柚等南方需肥量較大的水果上增產顯著,推廣前景廣闊。試驗還表明,在減少20%的氮肥用量情況下,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產量沒有明顯減少,這對于減少氮肥淋失,減輕面源污染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效益。2013年示范推廣中,還增加了硝基肥、硝基雙效肥新肥料品種。試驗示范數據表明,硝基肥在葡萄、馬鈴薯、大白菜、西瓜等經濟作物上增產顯著,作物增產率達10%-35%,作物可溶性總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和維生素C含量高,作物不僅產量高,品質還好;硝基雙效肥在玉米上,全部增效,最高達到23.4%。
目前,我國新型肥料企業已超2000家,占全部肥料生產企業總數的25%左右。尤其最近2年,從農藥跨界進入化肥行業的企業很多,盡管跨界動機各不同,但他們大多瞄準了新型肥料這片“藍海”。因為新型肥料既能促進糧食增產穩產,減少人工投入,也能保護環境,市場前景廣闊。金正大集團早已經嗅到了新型肥料的先機,率先駛入了這片“藍海”,并且做得風生水起。
“一體多翼”驅動農業轉型升級
作為全球緩釋肥料最大的生產企業,金正大集團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控釋肥、硝基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隨著我國農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發展,設施農業、大型農場不斷涌現,水資源會進一步匱乏,隨著滴灌、噴灌、管灌節水技術推廣面積迅速擴大,節水農業和水溶肥產業備受關注,不少企業紛紛涉足水溶肥的生產、研發和推廣,節水農業為水溶肥快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化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重點發展推廣水溶性肥料;在農業部頒布的《水肥一體化技術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著力推進水肥一體化技術本土化、輕型化、產業化,計劃到2015年,全國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達到8000萬畝,新增推廣面積5000萬畝以上。在這個領域,金正大集團也走在了前列,2012年底貴州金正大建設的40萬噸/年水溶性肥項目進展順利,有望提前竣工投產。
去年3月,金正大集團擬投資2.17億元在山東臨沭興建10萬噸/年水溶性肥料項目。據了解,該項目集合了多項自主研發技術,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項目采用公司自主研發的多項核心技術,在質量、成本、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方面具有現有工藝技術不能比擬的優勢,產品螯合技術成熟,利用率高效;水溶性好,更易吸收,不溶物小于0.1%(高于新國標0.5%的標準);含有大量微量元素,保證作物營養全面。同時,項目以節能、節水、節材、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以降低廢棄物排放為核心,實現清潔生產、能源的梯級利用、資源的高效利用,符合建設循環經濟的要求。
金正大集團50萬噸的水溶肥項目充分體現了金正大集團繼續加大水溶性肥料新產品的研發、建設的力度。屆時,金正大集團將全力打造全球最大的水溶肥生產基地。不僅如此,金正大集團還與全球最大滴管設備供應商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實施水肥一體化合作,將世界領先的農業節水技術、生產工藝運用到中國60%需要灌溉的土地上。
新營銷為金正大插上騰飛的翅膀
近兩年來,快速發展的金正大集團改變了經營方式,逐步實現了由傳統制造商向“制造+服務”相結合的轉變,強調以廣泛的網絡覆蓋提高市場地位,通過開展顧問式營銷即“渠道優化、密集分銷、駐點營銷和農化服務”為重點的營銷服務模式,保障新型肥料的推廣。
目前市場上新型肥料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價格高低相差較大;在質量上,還有小部分廠家以次充好;老百姓想要高產、高效的產品需求有時無法得到滿足;以次充好、低價銷售這些市場問題的存在導致廣大的消費者對質量好、效果好的產品認識還要有一定的時間過程。為此,金正大集團借助較完善的服務網絡,加大力度建設試驗示范田,以免費贈送的方式將肥料送給農戶,讓其在自家田地內先行嘗試著對比使用,讓廣大農戶通過自身實踐,確實感受到好產品的效果,嘗到甜頭,主動購買。同時,還與藥肥企業、灌溉企業建立廠家大聯合,產品銷售過程中,聯合促銷,形成農戶購買其中一家產品,其他兩家產品免費提供服務的銷售方式,逐步推動新型肥料的發展進程。
在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的支持下,金正大集團在全國開展了緩控釋肥推廣系列活動,從產品試驗示范觀摩、田間施肥技術指導、萬村千鄉示范戶體驗、種肥同播技術服務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帶動了緩控釋肥行業發展,我國緩控釋肥每年以45%速度增長,生產消費量已占世界總量50%以上,居世界首位。種肥同播作為緩控釋肥推廣的重要模式,截至目前,金正大已累計推廣1180萬畝,為農民創造經濟效益近24億元。2014年金正大還將舉辦種肥同播萬里行暨機播手選拔大賽,計劃投入18000臺種肥同播機,調動社會種肥同播機22000臺,并加強培訓機播手50000人,通過試驗示范擴大影響力,將“種肥同播”打造成扎根土地的農業服務品牌,讓更多的農民受益于這項技術。
提升耕地保護水平 加強土壤質量建設
——訪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萬連步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耕地的面積和質量與糧食安全息息相關。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不斷加快,耕地面積剛性減少,耕地地力后勁不足,土壤養分失衡,生態功能變差,污染日趨加劇。在確保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同時,如何提升耕地保護水平,加強土壤質量建設?帶著這些問題,筆者采訪了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
問: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土地問題備受關注,特別是耕地質量問題日益凸顯。您認為這些問題集中體現在哪些方面?
萬連步:我認為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耕地生態環境背景質量下降。由于城市擴展和建設用地的增加,導致東部和沿海地區優質耕地質量減少,東北和西北地區的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加劇,大量荒地、濕地、草地等被開發為耕地,近十年耕地面積中心向西北移動了30公里左右。二是耕地土壤肥力下降。因長期重用輕養,造成土壤等級和土壤肥力下降。我國現有耕地中,高產田僅占28%,中、低產田各占到36%,耕地土壤肥力一般,有機質含量一般為1%—2%左右,屬于中等質量以下等級水平,全國有9%的耕地有機質含量低于0.6%。三是耕地土壤酸化、鹽堿化加劇。我國南方、東部地區耕地土壤酸化面積逐漸增大、酸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中國農業大學資環學院教授張福鎖在《科學》雜志刊登的“中國主要農田土壤顯著酸化”一文指出,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主要農田土壤顯著酸化,PH值平均下降了約0.5個單位,2005-2011年測土配方施肥902萬個土壤樣品數據統計分析表明,與30年前的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全國耕地土壤PH平均下降0.8個單位。全國鹽堿化耕地面積約為760萬公頃,占總耕地面積的6%。四是耕地水土流失嚴重。中國已有4200萬公頃的耕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31%左右;每年約有50億噸泥沙流入江河湖海,其中62%左右來自耕地表層。中國每年因水土流失損失耕地約100萬畝,據專家分析,按照目前的水土流失速度,50年后東北黑土區1400萬畝耕地的黑土層將流失殆盡。五是耕地污染程度加重。目前全國耕種土地面積的10%以上受重金屬污染,共約1.5億畝,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高達1200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此外,因污水灌溉而污染的耕地有3250萬畝;因固體廢棄物堆存而占地和毀田約有200萬畝。
問:您能談一下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嗎?
萬連步:針對我上面提到的一些問題,在提升耕地質量方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落實和完善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建立健全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堅持耕地數量和質量并重,占用耕地在補充時應按補充耕地的產量水平折算所占用耕地的面積,或者另行補償補充耕地的培肥資金,使之達到原占用耕地的質量水平。二、培肥地力,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有機肥與化肥搭配、合理施用是培肥地力的重要措施。通過出臺政策扶持利用畜禽糞便堆漚有機肥的企業,引導農戶、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組織在糧田施用堆漚有機肥,同時繼續堅持秸稈還田等保護性耕作措施的應用,達到提高土壤肥力、提升耕地綜合生產能力的目的。三、強化耕地土壤改良的科技支撐和資金扶持。為緩解土壤酸化、次生鹽漬化,除合理使用化肥的方式以外,研發和應用具有弱堿性、抗鹽改土性能的新型功能性肥料或土壤調理劑對土壤的改良具有重要意義,國家應在科技支撐、資金扶持、產業政策等方面予以傾斜。四、建立健全保護耕地質量制度。我國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離,通過統籌耕地質量保護與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建立耕地質量維護獎懲機制、健全耕地質量保護投入機制與共同責任機制、建立保護耕地質量的法律規章等一系列機制建設和立法管理,達到全面規劃、科學管理和強化保護耕地資源的目的。
問:金正大集團一直致力于生態環保新型肥料生產推廣與服務,請問你們在提升耕地質量方面有哪些有益的探索?
萬連步:金正大集團近年來非常注重高效節能、生態環保、節約資源新型肥料的研發,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目前已形成年產450萬噸肥料的生產能力,其中緩控釋肥的生產能力達到170萬噸/年,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我們的目標是力爭利用1-2年的時間建成硝基肥、水溶肥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同時,通過大力推廣種肥同播、水肥一體化技術,為成為世界級高端肥料供應商和受人尊重的農業服務商奠定堅實基礎。
來源:大眾日報第9版 作者:劉相華 史佩升日期:2014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