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日報《創新,金正大崛起的力量》長篇系列報道之九
創新機制:讓智慧迸發活力
□ 陳宏坤 高海波 徐淑江
在企業發展從靠土地、資源等“要素驅動”轉向靠技術進步提升產業的“創新驅動”時,金正大借助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取得了令人嘆服的成果:
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國家星火計劃等30多項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項目;獲得了授權發明專利158項;共參與起草了4項行業標準、3項國家標準和1項國際標準;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次榮獲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同時,在在復合肥、緩控釋肥、水溶性肥料及磷化工領域儲備了一批領先的技術和新產品。
喜人的成果背后,是金正大科學完善的創新機制。金正大從超前的戰略規劃、高效的組織方式、開放的科研環境、共享的知識平臺、全員的創新氛圍、長效的動力保障六個方面,著力構建了有利于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的科技創新環境,確保始終做到技術領先生產、科技引領發展。
以人為本,為技術創新積聚一支團結、高效的研發隊伍。創新人才被看作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對創新人才的渴望,折射出金正大發展成為肥業科技先導者的期盼。快速發展的金正大正在成為匯聚科技創新資源和創新人才的“熱土”。
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金正大創新人才的引進、培養、評價和激勵機制,凝聚了一大批創新人才,提高了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通過提供國家級研發平臺崗位、設立引才專項基金等新引進創新人才183名;對于核心研發人員,實施成果轉化利潤提成及中長期股權激勵政策,有效地穩定了創新隊伍。目前,公司擁有各類研究開發人員412人、高級職稱人員62人、中級職稱人員102人,專業涉及土壤肥料、植物營養、化工、材料學、經濟、環保等近十個專業。同時,通過實施柔性人才政策,公司外聘19名尖端的科研專家作為特聘顧問或科技專家,國內外220名專家承擔了金正大的科研任務。公司基本建成了一支人才結構合理、專業技術面廣、技術能力強、能打硬仗的科研隊伍。
持續高投入,為技術創新的良性循環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金正大通過多種形式,多渠道自籌資金,大力增加研發投入,建立了穩定的科技投入保障體系。每年將不低于銷售收入的3%投入到技術創新之中,并通過爭取國家、地方資金項目,獲得國家經費支持,積極爭取政府稅收、財政補貼等政策支持,拓寬科技經費資金渠道。企業研發投入費用在行業中始終保持較高水平,并提前將科技經費納入預算管理和統籌,所提費用全部用于科技研發,做到專款專用。
持續大量的研發投入,增強了企業技術研發和儲備能力,并推動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同時,提取一定比例的轉化收益作為科技再投入,形成了“投入—創新—市場—效益—投入”的良性循環,保證公司在行業關鍵性、前瞻性技術開發研究和科技平臺方面的領先地位。
打造創新文化,為技術創新營造濃厚的氛圍。在“誠信、創新、責任、共贏”核心價值觀指引下,實施技術創新月、自由創新團隊等活動,實行研發項目“成功有獎,失敗免責”,形成了“鼓勵創新、全員參與、敢于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
科學規范管理,建立了科學高效的創新管理機制。金正大制定了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核心研發人員享受公司長期激勵政策,并推出了重點激勵、重點培訓、重點發展的“三重點”模式,從而匯聚和培養一大批優秀研發人才。同時,強化創新成果評價機制,建立了包括由咨詢、決策、執行組成的三層決策運行機制,“統一資金分配、統一評估立項、統一考核驗收”的“三統一”資源配置機制,導入IPD管理體系以及研發項目360度考核評估機制等。
來源:臨沂日報第2版 作者:陳宏坤 高海波 徐淑江 日期:2013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