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沭縣縣委副書記王俊國表示,校企合作在推動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方面具有重大意義,金正大集團與山東農業大學的合作典范,為縣域科創建設、企業轉型發展、院校科研提升提供了寶貴借鑒。
在平臺建設上,雙方共建了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土肥高效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農業農村部植物營養與新型肥料創制重點實驗室3個高層次科研平臺;共同組織承擔了“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及“十三五”、“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省部級以上重大項目,并兩次合力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人才培養上,雙方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教學科研實踐基地入選“全國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育示范基地”;在技術創新上,雙方通過共同研發、成果轉化等方式,讓緩控釋肥技術實現了大規模推廣應用,已成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樣板。
臨沭縣縣委副書記王俊國
在新的起點,雙方也將進一步深化合作。會上,金正大集團與山東農業大學進行新一輪戰略合作簽約,金正大集團董事長李玉曉指出,本次與山東農業大學的合作范圍廣、層次高、力度大,核心涉及五大方面,一是緩控釋肥全球化推廣,雙方將共同打造全國緩控釋肥料研發和技術推廣平臺,建立聯合技術推廣團隊;二是成立技術研發合作基金和金正大獎學金兩項聯合基金,對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問題進行攻關,同時聯合培養品學兼優的農業人才;三是探索建立三類人才培養模式,聯合培養專業碩士、專業博士,建立本科生和研究生實習實踐其地,共建科學研究和教學實驗基地;四是在新型肥料、耕地質量提升技術、綠色投入品高效應用技術、種植業解決方案等四個方面展開聯合攻關;五是合作涵蓋山東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農學院、植物保護學院、生命科學學院5個主要院系,努力構建“一體化”全鏈條合作模式。
金正大集團董事長李玉曉
簽約儀式
山東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冷暢儉表示,20年來,雙方推廣應用了一批重要技術成果、聯合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難題、培育建強了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共同培養了一批產業支柱人才。
學校將始終聚焦“四個面向”,努力當好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以更高水平合作成果助力金正大集團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希望雙方以產學研合作為基礎,加快推動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在校企“雙向奔赴”上再現新突破、再有新發展,共同為服務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和科技支撐。
山東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冷暢儉
回顧20多年的發展,金正大始終崇尚創新、重視科研力量,與山東農業大學20年校企協同、產學研戰略合作。在化肥與農業綠色發展上探索一系列中國乃至世界領先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模式,為破解化肥和農業綠色發展課題提供了“金正大方案”。
“合作20年來,我們建立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技術創新工程為目標,共建、共享國家級科研平臺為依托,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張民介紹,2004年起,雙方在平臺建設、標準制定、重點項目推進、科技榮譽共享、人才培養方向上繼續深化合作,為農業供給側改革、化肥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參考。
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張民
二十年的風雨協作,結出了校企協同、成果落地、產業向興的累累碩果:
金正大集團與山東農業大學聯合申報的“綠色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釋肥創制與應用”項目,攻克生物基材料成膜難、養分釋放與作物吸收匹配度低等全球性難題,榮獲202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新型作物控釋肥研制及產業化開發應用”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雙方共同制訂的《控釋肥國際標準》,填補了全球控釋肥行業空白;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5項、山東省專利一等獎3項、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專利金獎1項、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2個、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二等獎、入選2020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產品……
匠心合作20年,雙方將緩控釋肥“小產品”變成了國家主推的“大產業”,奠定了金正大全球緩控釋肥引領者的地位。金正大研究院高級農藝師陳劍秋表示,這20年也是緩控釋肥產業化發展的20年,從2004引進山東農業大學5項緩控釋肥專利技術,2006年建成亞洲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到2010年金正大作為國內緩控釋第一股敲鐘上市,2012年建成全球最大緩控釋肥生產基地,再到2016年打造成全球領先的樣板工廠,入選2023年 “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成果展,緩控釋肥產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繪就了校企協同發展、產業逐步向興的美好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