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 為扎實推進耕地質量提升進程,全國人大代表、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萬連步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建議,從保護提升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耕地質量入手,應該倡導“親土種植”新理念,積極試點,以點帶面,并可設立“親土種植日”。
耕地是最寶貴的農業資源、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人多地少的國情使我國耕地長期高強度、超負荷利用,造成質量狀況堪憂、基礎地力下降。據萬連步介紹,我國耕地退化面積占耕地面積的40%以上,南方部分地區耕地土壤酸化,北方部分地區土壤鹽漬化。部分地區耕地污染較重,耕地力下降。
“耕地質量下降問題嚴重威脅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萬連步表示,完善、配套的法律體系是耕地質量的有力保障。建議從建立耕地質量保護提升的支持制度、督察制度和獎逞制度入手,根據耕地質量監測評價結果,統籌制定保護、治理、提升規劃。通過規劃的實施,為制定專門的耕地質量保護法律法規積累規范性做法和操作經驗,逐步構建起耕地質量保護的法律保障。
針對當前農業發展和耕地質量實際情況,萬連步提出了“親土種植”新理念。
所謂“親土種植”,是采取對土壤“親和、友好”的方式來開展種植作業,以作物優質高產和耕地質量提升為雙目標,保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包括保護耕地、改良土壤,減肥減藥增效、提升品質、綜合管理等一系列切實保護提升耕地質量的原則和方法。
萬連步表示,針對當前農業發展和耕地質量實際情況,應大力推廣 “親土種植”新理念。“親土種植”是指采取對土壤“親和、友好”的方式來開展種植作業,以作物優質高產和耕地質量提升為雙目標,保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包括保護耕地、改良土壤、減肥減藥增效、提升品質、綜合管理等一系列切實保護提升耕地質量的原則和方法。一是倡導“減肥(藥)增效”,通過高效環保肥料(農藥)、科學施肥以及生物技術使用,有效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減少對耕地土壤的破壞;二是鼓勵使用土壤改良產品和技術,對已經出現酸化、鹽漬化、有機質含量下降、受污染等情況的土壤進行修復治理,保證土壤健康,提高土壤肥力;三是順應土地集約化趨勢,倡導科學種植管理,推廣信息化、機械化種植及其他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實現作物增產和品質提升。
“保證土壤健康和土壤肥力是親土種植的基礎和前提。”萬連步說,當前我國耕地土壤面臨著兩“大”兩“低”問題:退化面積大、污染面積大;有機質含量低、土壤地力低。改土養地就是通過使用新型的土壤調理產品和技術,解決土壤酸化堿化、有機質下降、土壤微生態環境惡化等土壤問題。
目前我國肥料利用率僅30%到37%,遠低于發達國家50%到60%的水平。不合理施肥、使用低質量化肥,不僅難以確保作物產量、質量,更為土壤環境埋下了隱患。“親土種植通過研發推廣新型高效肥料并科學施肥,來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降低對土壤的傷害。同時,通過推廣現代農業服務,直接幫助農民實施全程科學管理服務和機械化種植技術推廣,讓生產效率和土壤保護得到有效提升。”萬連步說。
萬連步建議,把每年的3月21日設立為“親土種植日”,因為每年農歷春分日(3月20日-22日)是春播大忙季節(也是“三農”“兩會”“一號文”簡稱),可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技術研討和宣傳推廣活動,普及親土種植理念,保護耕地質量,提升作物品質,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萬連步還建議,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調動優勢企業參與耕地質量建設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加強農企對接,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耕地質量建設、土壤環境保護和土壤污染綜合治理,構建以市場為主導的可持續發展的耕地質量保護提升運行機制。同時,積極探索有關土壤修復的先進技術和產品以及推廣機制,帶動土壤修復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責任編輯: 胡可璐 ]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lh/2018-03/06/c_1122495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