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國內最大規模的肥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研團,走進金正大集團。
當前,正值中國農業和肥料行業邁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時期,調研活動旨在全面為中國肥料行業把脈,尋找供給側改革的典型標桿和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引領全行業步入大聯合大發展的新階段。
據了解,來自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國家化肥質檢中心(上海)、中國氮肥工業協會、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清華大學、中國社科院等部門和單位的相關專家,以及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農民日報、中國化工報等近30家中央、地方、行業媒體參加了此次調研活動。
產能嚴重過剩與綠色肥料不足并存,行業走到“十字路口”
對此次調研的目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涌說,化肥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創造,但近三十年來,化肥行業的發展逐漸走入了誤區,過量使用氮磷鉀,造成了日益突出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這種現狀必須改變。
當前,我國化肥行業產能過剩嚴重,行業效益持續下滑。據統計,氮肥和磷肥產能過剩率分別達到30%和48%, 去年氮肥全行業虧損98億元,虧損面高達50.7%。另一方面,施肥不科學導致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農產品品質下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數字顯示,由于化肥利用率低,每年化肥浪費高達4000萬噸。
“眼下,中國化肥產業已經到了非改不行的地步。”國務院參事劉志仁說。他表示,中央一直在強調綠色發展,對于肥料企業而言,能不能研發出一種肥料,既能保證糧食安全,又能改良土壤和保護環境,這是肥料行業未來的焦點。
肥料行業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參加調研的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長白由路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初衷就是要生產適合需求的產品,對肥料行業來說,就是要提供適合農業需求的新型肥料和服務,保障糧食安全、環境安全和資源安全這三大目標同步實現。
金正大是全球最大的緩控釋肥企業,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硝基肥和水溶肥生產企業,目前已經形成了國內最為齊全的新型肥料矩陣。淘汰落后產能、提高中高端供給,這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一環。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石化處岳亞偉表示,肥料行業的過剩更多屬于結構性過剩,與農業的需求相比,高端綠色的肥料不僅不過剩,反而供給不足。
與農民緊密結合,打通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
進入6月份,隨著桃子的上市,臨沭縣臨沭街道種桃大戶董書通心里樂開了花。他4年前種的100畝桃園,今年開始進入豐產期,每畝產量達到七八千斤,純收入都在一萬元以上。
“桃園全部安裝了滴灌管,采用的水肥一體化技術,著色、糖度、硬度等各項指標,都比周邊桃園好,銷售自然價格也高出一大截。這些都離不開與金正大集團的合作”董書通說。
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表示,金正大為該園專門制定了全程營養解決方案,并且為園主配套了先進的水肥一體化設施,公司農化服務人員定期前來指導。
劉志仁參事認為,金正大與種植戶合作種植的模式非常好,實現了工農商融合,有效解決了一些企業搞農業服務時“只有企業干,農民邊上看”的問題。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感慨地說,金正大定位為“世界領先的作物營養專家和種植業解決方案提供商”,這種超前定位與很多跨國公司的戰略是相近的,未來肥料企業必須與下游用戶結合成一體,為用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據介紹,金正大公司現有2500多名農化服務人員,農化服務專家200多人,與此同時,金正大正在構建100家作物研究所、1000家農化服務中心,依托他們開展測土施肥、技術咨詢和培訓、產品推廣和精品示范田建設等工作,從產品銷售到技術銷售,打通農技推廣的最后一公里。
大聯合、大發展成為行業突圍法寶
近兩年,雖然肥料行業低迷、市場疲軟,但金正大集團通過持續的創新,依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16年,金正大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87.3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銷量增長14.96%,營業收入增長5.57%。2017 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57.13 億元,同比增加23.12%;凈利潤4.15 億元,同比增加2.63%。在國內化肥行業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公司業績再度實現逆勢增長。
創造金正大“奇跡”的背后是強大的人才后盾和持續的自我創新。目前,金正大擁有400多位研發人員,位居行業之最,并且先后與山東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等國內外50余家院校建立了科研合作關系,共同致力于新型肥料的研發與推廣應用。
就在調研活動當日,金正大集團與上海化工研究院簽署合作協議,這是金正大近些年掀起行業大協作的又一個新動作。“與上海化工研究院的合作,將給金正大的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等帶來極大提升,相信雙方的合作會成為業內強強聯合、產學研協同發展的新標桿,將對肥料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現代農業服務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萬連步說。
上海化工研究院院長李良君表示,面對化肥行業發展的各種矛盾,合作的智慧與創新的勇氣,缺一不可。今后,雙方將共同探索化肥供給側改革的出路,樹立行業大聯合大發展的典范。
事實上,這是金正大展開大聯合大發展的一個縮影。金正大集團副總裁陳宏坤介紹說,從2015年開始,金正大提出了“大聯合大協作大發展”的理念,充分利用技術創新成果,通過輸出技術、品牌和服務,致力于與上游及同行業廣泛開展聯合協作,破解行業困境,實現肥料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截至目前,公司已經與16家氮肥企業、2家磷肥企業、12家有機肥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
此外,近幾年,金正大展開了一系列海外并購,目前在國外擁有10個生產基地、3個研發中心和十多個分支機構。
來源:農村大眾A4版 作者:李偉 日期:2017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