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農業被資本視作投資的“禁區”。由于剪刀差使農產品價格被長期壓抑,農業在投資者眼中呈現出“弱質、高危、價值低”的特點,長期依賴政府救濟。
可是,在2015年7月16日正式上線的、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農業電商平臺——“農商1號”股東名單中,卻集結了各路資本,一期總投資高達20億元。
他們為何一反常態、競相投資農業,押注農資電商平臺?
暗合國家戰略
“農商1號”注冊資本12億元,一期投資高達20億元。它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最大的農業電商平臺,源于產業資本、金融資本的爭相涌入。
最初,“農商1號”是由中國復合肥領導品牌——金正大(002470)發起。這家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搭建起全國最大的農資網絡。金正大(002470)副總裁、“農商1號”CEO羅文勝坦言,正是看到傳統農村市場環節多、加價高、選擇少、服務差、缺技術、擔心多等諸多弊病,企業才決心構建一個中國農資行業的“亞馬遜”。
這一農業電商的運營模式是將國內外“冠軍”品牌的化肥、種子、農藥等農資、技術服務向農民直銷;同時,把優質農產品通過這一電商平臺輸送到城市。在城鄉間架設一條“互聯網+農業”的全新橋梁。
由產業資本發起的“農商1號”立刻得到了金融資本的青睞。在股東名單中,除第一大股東金正大(出資4億元,占33.34%)外,不僅有財政部和農業部兩大直屬基金——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和現代種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還聯合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北京京糧鑫牛潤瀛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伙)、江蘇谷豐農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
其中,中國農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農基金”)以注資3億元、占股25%成為“農商1號”并列第二大股東。這是一家由財政部聯合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央直屬金融機構聯合發起的一個純市場化的投資機構。該基金自2012年底成立以來,在一千多個項目中累計篩選并投資14個項目,可謂百里挑一。
早在2014年,金正大(002470)就農業電商項目與中農基金開始接觸。中農基金管理人信達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碩介紹,團隊自2013年末開始跟蹤電子商務在三農領域的應用,當時“互聯網+”還未成為國家戰略,但從先行企業的實踐來看,電商手段對于推動農業服務領域的進步具有積極影響,而變革中的種植業經營主體也存在切實的市場需求。傳統農資渠道由多級經銷商組成,環節多、成本高、效率低、服務差、信息不對稱,在土地流轉的背景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需求趨向于專業化和個性化,客觀上要求農資供應商升級服務方式,由單純銷售某一品類的農資產品,轉型為能夠提供一攬子農資解決方案的服務商,因此需要農資企業下沉渠道,掌握精準的用戶生產信息。
2015年,“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務院也出臺了“電商國八條”。同時,中央財政將拿出20億專項資金,用于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國務院也明確提出開展“寬帶鄉村工程”,兩年內將在80%以上行政村實現光纜通信,寬帶全覆蓋。
一時間,京東、聯想、網易、阿里巴巴等國內多家知名企業,紛紛啟動農村戰略,沖向塵封已久的農村市場。中國13億多人口中,近7億農村人口的消費能力亟待釋放;2014年僅農資市場就有高達1.5萬億消費額。
信達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肖林表示,投委會最終決定投資“農商1號”,是因為這一農業電商平臺暗合“互聯網+”的國家戰略,更具有滿足現階段農村市場需求的充分實力。
農業巨變的核心
眼下,中國“三農”的巨變讓資本有了不同的目光。農業主體由一家一戶向種糧大戶轉變,生產方式由“牛前人后”向機械化、規模化轉變,農業正由高危、弱質、依賴政府救濟向依靠資本、技術驅動轉變。“農商1號”自身商業模式和投資價值正是資本投資的主要原因之一。
“成為‘農商1號’的股東,首先是看中這一平臺在全國的網絡布局和商業模式。”北京先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鶴飛解釋道,傳統農業發展受制于千家萬戶的耕作方式,農資銷售始終沒有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難題。“農商1號”利用“互聯網+”的方式,形成一個農資的大超市,農民只需動動手指,就能將農業生產的難題全部化解。農業電商將改變農民消費習慣、種植習慣,甚至是農民的行為習慣。
按其設想,北京先農投資公司先期成為“農商1號”的初始股東后,此后還將聯合部分保險公司等金融企業加入到“農商1號”,為這一電商平臺、為農戶提供小額貸款等金融服務。
電商的一大特點就是平臺化,“農商1號”將搭建起一個農資、農產品、技術服務、農村金融等綜合性平臺,同時也會對各農業產業形成反向、多層次的支持。
在眾多股東中,現代種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是農業部的直屬基金,是由農業部、財政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中化集團共同發起成立的一家投資機構,致力于投資、扶持與種業相關的農業企業,拉動種業產業的發展。
“種子與化肥密不可分,公司在農資領域選擇與金正大合作、共同注資‘農商1號’,希望通過種子與化肥的聯姻,真正實現農資一體化的整合。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產生聚合效應,將農資和農技服務推廣到農村市場。”現代種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長祝順泉如是說道。
原來,種子是農業生產的最上游,也是科技含量最高的領域之一。目前全球種業巨頭在國內的銷售,都是以“種子+技術+服務”的商業模式進行推廣。可是,中國農村市場體量大、分布廣,單憑一己之力建設市場網絡、技術服務體系,難度很大。借助“農商1號”的全國網絡進行推廣,無疑事半功倍;而“農商1號”借助該基金也可實現優質種子在電商平臺的銷售,完善農資產品的結構。
盡管沒有股權上的投資,此次京東集團卻與“農商1號”簽署了戰略協議,在平臺建設、服務中心和物流建設方面將進行合作。
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李永和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解釋道,目前京東的農業電商戰略已經形成了三個核心,即工業品進農村戰略、農村金融戰略和生鮮電商戰略。京東希望通過與“農商1號”的合作,在生產資料領域形成專業能力和專業網絡,同時使網絡渠道進一步下沉。
目前,金正大在農資行業有著全國最大的網絡體系。以此為基礎,未來三五年“農商1號”將在全國搭建100個區域運營中心,建設1000家縣級運營中心,發展10萬個村級服務站,覆蓋1000萬名農民會員。
作為發起者,金正大(002470)副總裁羅文勝指出,“農商1號”的最初以農資為主,進而涉足整個農業領域,最終目標將把農資、農產品、農化服務、農村金融等一起構建到整個平臺,形成完整的農業生態圈。羅文勝認為,中國農業迫切需要改變,以農資為基礎的種植解決方案正是農業巨變的核心。
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種昂 日期:201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