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水溶性肥料以其節水、節肥、省工、省力、增產、提質、增效等優點受到市場追捧。但質量良莠不齊、價格居高不下、假冒產品混雜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如何促進水溶性肥料健康發展,成為參加6月19—20日在京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水溶性肥料會議的國內外肥料專家、企業家關注的焦點。
水肥一體化成農業轉型升級新動力
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肥料科學領域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不斷涌現,我國肥料產業正向復合、高效、長效和環境友好的方向發展。
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金正大集團”)推出的性價比更高的水溶肥產品使高端肥料在我國經濟作物上的廣泛應用邁進了一大步。
與會專家指出,金正大集團推出的品質好、價格低的系列水溶肥料將推動我國新型肥料邁向“平民化”,加快了水溶肥料這一價格高昂的貴族肥料廣泛應用于經濟作物的步伐,必將促進我國農業水肥一體化的進程,改寫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史。
農業部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節水處處長高祥照介紹,水溶肥是極易溶于水實現水肥一體化的新型先進肥料。這樣的肥料可以配兌成肥液,借助現代微灌技術,將水分和養分按照需求適時適量地輸送到作物根部,實現了水分和養分的統籌協調和一體化管理。
他介紹,這一技術能夠使肥料利用率從目前的平均30%提高到60%以上,節約耕地7%—10%,減少病蟲害30%以上,農藥用量減少25%以上,可使玉米增產200公斤以上,小麥增產100公斤,馬鈴薯增產1000多公斤。
與會專家指出,以水溶肥料為基礎的水肥一體化技術成為肥料行業發展新方向。
水肥一體化技術因節水節肥、增產增效、生態環保效益顯著,在發達國家廣泛應用。以色列1964年就建成了用于灌溉施肥的全國輸水系統(National Water Carrier),目前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面積占90%以上。美國是目前世界上微灌面積最大的國家,在灌溉農業中60%的馬鈴薯、25%的玉米、33%的果樹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據第六次國際微灌大會資料,從1981年至2000年的19年間世界微灌面積增加了633%,平均年增加33%,達到5600多萬畝,大部分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
水肥一體化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我國農業用水平均0.84kg/m3,按此計算,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需要消耗625億m3的水資源。根據相關水資源發展規劃,未來15年農業可用水量將維持零增長,要滿足2020年糧食需求,必須大力發展節水高效的水肥一體化技術,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從水資源高耗型向高效型轉變,突破水資源約束。
我國糧食安全、資源緊張、環境承載壓力巨大,推廣輕型農業技術成為必然選擇。資料顯示,我國水資源總量只占世界的6%,人均水資源為世界的1/4,居世界第109位。建設節水型、資源節約型農業勢在必行。據專家測算,水肥一體化可以節約40%的水資源,以現有的水量可以擴大3億-4億畝的灌溉面積。應用以水肥一體化為主的節水農業技術,合理利用好現有的水資源,三江平原可新增糧食生產能力350億斤,新疆北部地區可新增200億斤,東北西部可新增60億斤以上。發展水肥一體化是“十二五”期間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
水溶性肥料成行業新寵
基于我國農業發展的新挑戰,國家力推水肥一體化發展。2013年3月4日,農業部制定了《水肥一體化技術指導意見》。計劃在2015年,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總面積達到8000萬畝以上,新增推廣面積5000萬畝以上,實現節水50%以上,節肥30%,糧食作物增產20%,經濟作物節本增收600元以上。
對中國國情的基本判斷和國家對水溶性肥料的大力倡導,使眾多企業看到了水溶肥市場巨大的發展前景,紛紛涉足水溶肥領域。農業部水溶性肥料登記統計顯示,2005年,全國水溶肥登記數量為2145個,到2010年猛增到5005個。2010年中國水溶肥年產量僅為60萬噸,到2012年,水溶肥的產量與使用量便都超過了200萬噸。
2002年以來,通過組織實施國家旱作節水農業項目,農業部門在全國10多個省(區、市)建立水肥一體化技術核心示范區20多萬畝,集中開展試驗示范和技術集成,覆蓋20多種作物,有效地帶動了各地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應用。目前,該項技術已在近30個省(區、市)推廣應用,由棉花、果樹、蔬菜等經濟作物擴展到小麥、玉米、馬鈴薯、大豆等糧食作物,每年推廣應用面積3000多萬畝。
高祥照介紹,我國灌溉耕地面積9.05億畝其中近一半適合發展各種模式的水肥一體化技術,但目前應用面積不到灌溉面積的3%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專家判斷,未來幾年,灌溉肥料、水溶肥將成為更多肥料企業增強競爭力的重要領域。
打造水溶肥生產推廣高地
過去十年,金正大集團將國外昂貴的緩控釋肥進行了平民化改造,這被看作成中國肥料界的標志性成就之一。今后十年,金正大在推廣水溶肥及其他新型肥料方面,可能會走相仿的路。
據了解,金正大作為我國新型肥料生產龍頭企業,憑借資金、技術、推廣、服務等優勢,大舉進軍水溶肥市場。在水溶肥生產技術上,金正大融匯了以色列、挪威、美國等世界農業發達國家的肥料技術及多項自主研發技術,并與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合作,為農田建設提供國際級的灌溉設施技術服務;在服務團隊上,金正大具有高素質的服務團隊,深入萬村千鄉,隨時隨地為農民解決施肥、管理、設備維護等問題,做到跟蹤服務;在原料供給上,金正大打造甕安磷資源產業基地,獨占高溶性硝酸鉀、磷酸二氫鉀原礦資源優勢,真正做到水溶肥從原材料開采、技術研發、生產運輸到種植服務的全產業鏈運營,為農業生產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金正大集團自2012年初開始,分別在山東臨沭、貴州甕安投資數億元興建年產10萬噸和40萬噸水溶性肥料生產基地。未來三年,金正大將打造年產百萬噸的水溶肥生產基地,形成了輻射全國的水溶肥生產堡壘。
金正大的水溶肥產品自投入市場以來廣受經銷商與農民的好評。今年1月份,云南省建水縣經銷商王玲興開始著手推廣金正大公司的力康農水溶肥。經過半年的推廣,她發現該產品效果顯著。她說:“今年使用了力康農產品的農民,葡萄獲得了大豐收,畝增產500斤以上,并且提前8-10天上市。”云南省彌勒市的經銷商李凡平從去年開始經營金正大的水溶肥產品,他介紹:“最近幾年,我們云南降雨很少,比較干旱,水溶肥是通過管道與水一起施到地里的,所需要的水少,也省工,因此水溶肥的市場接受度比較好。”而來自四川綿陽的經銷商苗壯也吐露心聲,他說:“金正大的產品品質肯定是一流的,但是我希望金正大能在灌溉設施上給農民提供更多的支持。”
考慮到推廣的需要,金正大也對推廣模式進行了創新,為農民提供灌溉設備。金正大集團副總裁羅文勝說:“灌溉設備和水溶肥的關系就像‘手機+話費’的推廣模式,充話費送手機,買肥料送滴灌,快速使農戶感受到現代設施農業的優勢!”由此可見,金正大“平民化”水溶肥的發展之路已起航。
據介紹,金正大集團將多管齊下讓水肥一體化技術走進農化推廣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復合肥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表示,近兩年來,經過快速發展奠定的科技創新優勢,金正大集團努力實現由傳統制造商向“制造+服務”相結合的轉變,把服務營銷上升到戰略高度,始終圍繞一切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服務理念,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積極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作為引領行業營銷模式變革的先鋒企業,金正大集團強調以廣泛的網絡覆蓋提高市場地位,通過開展顧問式營銷即“渠道優化、密集分銷、駐點營銷和農化服務”為重點的營銷服務模式,借助與世界先進的農業技術公司的合作,努力打造中國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高地。
【相關鏈接】
水溶肥與水肥一體化技術
【水溶性肥料】是指完全溶解于水,為植物提供各種營養成分的單質肥料、復合肥料等的總稱,適用于各類灌溉設施及葉面噴施的固體或液體肥料。
【水肥一體化】是利用管道灌溉系統,將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時進行灌溉與施肥,適時、適量地滿足農作物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實現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節水農業技術。
【水溶肥的優點】
一是“三節”即節水、節肥、節藥。與傳統種植方式相比,水肥一體化技術水分養分能夠集中在根層供應,蔬菜濕潤深度為0.2-0.3m,果樹濕潤深度為0.8-1.2m,避免了滲漏流失,畝節水150m3以上,節肥20%-30%。設施蔬菜土壤濕潤比通常為60%-80%,降低了土壤和空氣濕度,病害減少30%以上,農藥用量減少25%以上。
二是“三省”即省工、省力、省心。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灌水、施肥、打藥均可通過管網自動完成,每畝每季平均節省10個用工,比常規省工90%。以廣西南寧市一個80畝的砂糖橘園為例,常規澆水施肥每次需要8個人6天才能干完,總用工48個。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后,每次澆水施肥僅2個人2天就可完成,總用工4個,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
三是“三增”即增產、增收、增效。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玉米畝增產200多公斤,小麥畝增產100公斤,馬鈴薯畝增產1000多公斤,棉花(籽棉)畝增產30多公斤,蔬菜畝增產500多公斤,農產品商品性趨好,營養品質提高。小麥、玉米畝節本增效200—300元,馬鈴薯畝節本增收700多元,果菜等經濟作物畝節本增效800多元。水肥資源利用水平大幅度提高,水分生產力提高20%-50%,肥料利用率提高約20個百分點。
來源:大眾日報第4版 作者:李文明 張勇 日期:2014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