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著重解決“三個1億人”的問題,在農業投放上確保只增不減。作為農業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表示,新型城鎮化建設,對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萬連步介紹,伴隨我國現代化進程的推進,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迅速,截止2012年底,我國農民合作社、種植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發展到180余萬畝。新型職業農民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現代農業、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2012年和201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分別指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與“大力培育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著力加強農業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農業部2012年8月啟動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深入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2013年6月發布《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2013年11月,召開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經驗交流會,力爭到2015年在100個試點縣培育10萬名新型職業農民,重點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負責人、農機手等加強技能培訓。
在萬連步看來,我國政府也多次出臺相關政策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近兩年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此工作是一項關系三農發展的基礎性、長期性工作,以“政府埋單”的形式容易造成資金投入不足,培訓機構師資力量薄弱,培訓次數少以及后續輔導和咨詢服務跟不上等一系列問題。為此,萬連步建議,大型農業產業化企業掌握了大量先進農業科學技術、現代經營管理經驗,擁有豐富的資金和高效農業設施裝備,應該鼓勵企業參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對于企業參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萬連步建議:一是由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的多元化職業農民培訓經費籌措機制,如重慶市在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試點過程中進行機制探索,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參與合作辦班,企業承擔1/3的培訓費用,剩余2/3均由政府承擔,農民培訓補助達到了每人1500元,提高了培訓效果。二是利用企業資源,打造培訓現場教學和實訓基地,目前企業有許多試驗示范項目、產品推廣基地、專業經驗豐富的技術推廣人員等現場教學條件,對于實施現場教學,增加實踐時間,提高農民的實際操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最后,還要調動企業積極性,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培訓模式調動企業積極性,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培訓模式。
近幾年金正大集團從生產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注重農業技術帶頭人、職業農民的培育,發揮企業在培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推進先進農業技術和優秀農業發展模式在市場的落地。
據悉,金正大為推動“種肥同播”技術,累計為農民贈送種肥同播機,培訓機播手7萬人,為農民贈送種肥同播機6.8萬臺,累計推廣1180萬畝,為農民創造經濟效益近24億元。金正大還建設“農化服務中心”,為農民提供測土配肥、種肥同播、培訓講座、現場指導等專業化農化服務,把產品、技術、服務工作落村入戶。據不完全統計,金正大每年為農民實地測土1萬次,召開技術培訓會5萬場,培訓500萬農民。
萬連步介紹,職業農民的培育還需要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和農業經營模式。金正大曾先后組織組織1500人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赴臺灣考察學習、12000名種植專業化、農業科技帶頭人赴韓國學習綠色農業種植技術。金正大還計劃組織種植大戶考察以色列水肥一體化技術,讓我國的規模劃種植更專業、更高效。通過與先進農業國家交流和學習,開拓了農民視野,金正大將國外的好的技術利用在種植過程中,對于促進我國農業的現代化、專業化起到推動作用。
來源:中化新網 作者:曲京佳 日期:2014年0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