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連步代表:土壤酸化日趨嚴重 拯救耕地刻不容緩
“萬物土中生”,耕地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大家平時只關注看得到的大氣污染、水資源污染,卻忽視關乎糧食安全的土壤污染問題。針對公眾關心的耕地質量和糧食安全問題,記者今天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金正大(002470,股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萬連步。
提高耕地質量呼喚優質肥料
萬連步說,我國耕地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集中起來主要是“數量問題”和“質量問題”。2013年,中國糧食產量首次突破60193.5萬噸大關,實現了糧食“十連增”。耕地數量剛性下降比較顯見,卻是一個不容質疑的事實。“質量問題”是一個隱性的問題,除了耕地質量退化到毀種、寸草不長,否則不依靠檢測的手段,很難立即分辨出耕地質量出了問題。我國耕地可以說已經重疾沉疴,拯救“病重”的耕地刻不容緩。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耕地數量減少的趨勢難以逆轉,萬連步憂慮地說,耕地承載壓力進一步加大,耕地質量問題日益凸顯,區域性耕地退化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比如,近30年來,由于酸雨、施肥不合理、耕種不科學等原因,我國土壤酸化日趨嚴重。“總體來看,我國耕地質量出現養分失衡,土壤生態功能變差,土壤污染日趨加劇等問題。土壤耕地質量問題確實到了應該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時候。”
有關部門統計,當前化肥投入約占農民進行種植業生產總投入的50%左右,糧食增產中50%來自于化肥的作用。但我國當季氮肥利用率僅為30%至35%, 磷肥的利用率僅為15%至20%, 鉀肥的利用率為僅35%至40%, 遠低于世界發達國家利用水平。大量的化肥在使用中嚴重損失,而且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已成為發展我國高效生態農業的必由之路。
據了解,緩控釋肥作為一種高新技術產品,利用控制養分的釋放時間與速度達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這樣大大降低化肥使用量,節約大量的化肥生產原料,尤其是煤、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同時,可減少氮素的揮發與淋失,對保護大氣和水資源,對解決日益嚴重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有著重要作用。
早在2002年起,金正大公司就聯合山東農業大學進行緩控釋肥的開發,從改變化肥本身的特性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入手,大膽探索和創新,走出了一條產學研一體化的新路子。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目前公司緩控釋肥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
目前,公司已研制出12個系列上百個作物專用緩控釋肥新產品,累計推廣作物面積達到6000多萬畝,為農民新增經濟效益約150億元。公司還研發了緩控釋肥使用量、施用期和施用方法等高效應用技術,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10至15個百分點,并初步構建了緩控釋肥環境效應評價體系,如太湖流域的研究,施用緩控肥氮素總損失可降低15至25個百分點,有效降低了面源污染。
農化服務重在技術創新與推廣
“近年來,公司順應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形勢,緊跟國際肥料的發展趨勢前沿,在復合肥、緩控釋肥、水溶性肥料及磷化工領域儲備了一批領先的技術和新產品。”萬連步自豪地告訴記者,貴州金正大60萬噸/年硝基復合肥及40萬噸/年水溶性肥料項目,采用硝酸低溫連續分解、硫酸鉀連續脫鈣技術,使磷礦石分解率達99%以上,還通過對磷礦及磷石膏中氟、硫、硅等資源回收利用,解決污染問題。公司儲備的堿性肥料、葉面肥料、生物肥料以及植物生長調理劑等技術已經進入農化實驗階段,技術儲備優勢明顯,已形成了技術研發梯度效益。
業內專家預測,隨著種肥同播、測土配肥、技術指導、水肥一體化等農化服務的不斷深化、普及,以服務占領市場已經成為肥料企業的核心競爭要素。未來3至5年,金正大公司以農化服務中心建設為主線構建服務體系,農化服務中心將會配備農技師、培訓師、測土配方機械、種肥同播機械,這樣將服務、技術扎根基層,更好地為農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未來的發展目標是為農民提供“高產、豐收”方案,將農化服務做成像城市家政服務公司一樣的“農政服務”公司,以滿足農業生產的各種需求。
在未來幾年,金正大將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示范、推廣工作,積極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示范園將以發展優質、高產、高效作物為目標,大力推廣優質農作物新品種。同時將依托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復合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技術優勢,建立良種良肥配套的農業生產體系,在園內廣泛開展緩控釋肥、硝基肥、水溶性肥料及其他功能性肥料的試驗示范。最終通過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循環農業,為提高我國的耕地質量,讓子孫后代吃上放心糧做出貢獻。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喬金亮 日期:2014年0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