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肥料產業迎來質的飛躍
山東水溶性肥料發展高峰論壇在臨沭召開
本次會議吸引了近300名水溶性肥料領域的領導、專家和廠商代表共聚一堂、交流經驗。
與會代表啟動“水溶性肥料行業自律倡議和聯合開發市場”宣言
1月6日,由山東省土壤肥料總站、復合肥料國家工程中心、金正大公司主辦的“2014山東水溶性肥料發展高峰論壇”在臨沭召開。農業部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節水處處長高祥照、山東省化肥工業協會會長楊春升、山東省土壤肥料總站站長高瑞杰、山東省農資協會會長袁敦華、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李俊良等領導、專家出席了會議,與國內外水溶性肥料知名企業、國內外頂級的節水設備廠商一同,就水溶性肥料政策導向、發展趨勢、創新方向、推廣策略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從中解讀我國水肥一體化發展在市場化進程中面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并對山東水溶性肥料企業的發展提出建議。
節水農業為水溶性肥料發展提供機遇
近年來,節水農業的迅速發展,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快速轉變。目前,伴隨各種噴灌、滴灌等節水技術在各地的推廣應用,節水農業和水溶性肥料產業備受關注,不少企業紛紛涉足水溶性肥料的生產、研發和推廣,節水農業為水溶性肥料快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2013年,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水肥一體化技術指導意見》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總面積達到8000萬畝,新增推廣面積5000萬畝。農業部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節水處處長高祥照表示,立足抗旱奪豐收是我國糧食增產的主要來源,干旱對我國農業造成重大威脅。他認為,灌溉施肥將實現水、肥資源的科學精確利用;灌溉施肥技術的發展推進了噴灌、滴灌和微灌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讓這些節水灌溉技術在我國重獲新生。大力發展機械化、自動化施肥,離不開管道化、水肥一體化。在這樣的機遇下,水溶性肥料正在經歷著由少量葉面噴施等輔助性肥料向批量化大田應用主要肥料轉變的關鍵時期。
目前,我國耕地面臨酸化、鹽化等退化問題,耕地質量成為政府、社會關注的焦點。山東省土壤肥料總站站長高瑞杰表示,在發展現代農業、提高化肥利用率的要求之下,我國化肥產業必然經歷結構調整,其中水溶性肥料開始進入品牌形成期,特別是有機肥需要重新定位,水溶有機肥的新功能將逐步得到認可。對于肥料產品的發展趨勢,山東省化肥工業協會會長楊春升表示,現代高端農業的發展對于肥料個性化、功能化的要求更高,新型功能性肥料正在改變化肥市場的品種格局。
近年來,我國水溶性肥料產業迅猛發展。水溶性肥料產業在2005年以后開始在我國逐步形成,并且在2007年以后開始隨著國外水溶性肥料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出現,開始有了很大的發展;我國在2009年出臺水溶性肥料登記標準。據了解,到2012年我國登記水溶性肥料生產企業達800 家,總產量約為280萬噸;而截至2013年5月,我國水溶性肥料企業登記數達到2195個,登記的產品數量達到4667個。2013年山東省水溶性肥料產銷量70.5萬噸,同比增長10%;目前,山東省已辦證水溶性肥料企業580多家。
水溶性肥料生產與推廣不能急于求成
雖然我國水溶性肥料企業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水溶性肥料品牌和產品進入市場,但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李俊良認為,我國水溶性肥料仍處于前期預研階段,技術還不成熟,距離產業化生產還有較大距離,需要開展大量的工作。水溶性肥料的研制、生產與推廣需要穩步發展,不能急于求成。他分析:“我國水溶性肥料發展還存在許多問題。首先,生產工藝簡單,企業生產不規范,水溶性肥料企業規模較小,年產量很低,設備相對簡陋,技術落后;配方制定隨意性大,假劣產品多。其次,技術基礎研究薄弱生產及應用技術、促進養分吸收、提高有效成分濃度、增加體系穩定性等的研究不夠;缺乏對螯合劑、表面活性劑、新型化合物、功能性物質的開發研究與應用。再次,技術開發與市場需求脫節國內產品技術研究多為高校或科研單位獨立研發,一定程度上存在脫離實際的問題,企業的技術研發隊伍相對薄弱,對于生產中的問題難以研究解決;相比之下,國外企業大多數具有獨立的技術研發部門,與高校或科研單位進行合作共同開發研究。”此外,他提出,目前水溶肥使用還要科學引導,在沒有安裝灌溉設備的地區,大多數農戶仍采用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施用水溶肥料,導致肥料利用率“不增反降”,施肥方式不合理制約了水肥一體化發展。
會上,全球灌溉領域的領導者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Abed Masarwa、以色列溉特公司Michael Boehm分析了國際水溶性肥料發展趨勢及以色列灌溉技術與應用,帶來了先進的施肥理念。他們認為,隨著中國市場需求、高品質果蔬種植面積的迅速增加,滴灌施肥方法將在更大范圍內普及,中國滴灌技術將實現大發展。作為全球滴灌技術的推動者,他們將尋找戰略合作伙伴,利用其產品、技術、服務、渠道、營銷等優勢,將世界領先的節水技術、生產工藝運用到中國60%需要灌溉的土地上。
山東政企聯合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山東作為全國的產肥大省以及用肥大省,其基礎化肥生產一直處于國內領先位置。近幾年,隨著產能過剩逐步加劇、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山東省化肥企業也面臨著調整、轉型的壓力。山東相關農業部門也一直在關注并大力支持企業發展新型肥料。楊春升認為,新型肥料要加強服務,走差異化發展之路。他表示:“新型肥料所以新,一是功能性,二是服務新。要認真做好市場拆分,根據作物種類、種植方式、耕種群體、市場趨勢等,對拆分出的目標市場充分調查,制定不同的產品類型和價格類型。”
在現代農業和節水農業的推動下,水溶性肥料成為山東相關政府部門和企業關注的重點。對此,高瑞杰建議,山東水溶性肥料的發展應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如設施農業水肥一體化、機械施肥等;快速發展,進入品牌形成階段;加強對水溶性肥料企業的考核管理,促進其由數量增加,向質量提高、規模擴大發展;與測土配方施肥結合,推進水溶性肥料的發展:吸收一批好企業加入農企對接;與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結合,擴大水溶性肥料市場;扶持水溶性肥料原料企業的發展,加強上下游企業聯合;發展水溶一銨、二銨、磷酸二氫鉀、硝酸鉀、聚磷酸氨、螯合態微量元素、全水溶腐植酸;進一步加強大學、科研、推廣、企業之間的合作。此外,與會專家、企業代表也積極獻言獻策,認為建立農田水利設施與肥料配套的統一體系,肥料企業、灌溉企業在設計安裝時要及時對接,做到以作物為中心,以服務農民為核心。
會上,論壇全體代表共同發布了“水溶性肥料行業自律倡議和聯合開發市場”宣言,向全社會發出號召,要從農民利益出發生產優質高效的產品,杜絕假冒偽劣產品,從而維護行業的良性發展;并樹立水溶性肥料行業全局觀念,加強不同企業之間、不同地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技術創新、產品營銷和企業管理等方面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實現共贏。
新聞鏈接
山東水溶性肥料新產品、新技術
金正大公司生產技術中心總監張營:近年來,金正大加大了水溶肥料研發、生產力度,2013年3月金正大公司擬投資2.17億元在臨沭基地興建 10萬噸/年水溶肥項目;2012年底貴州金正大建設的40萬噸/年水溶肥項目進展順利有望提前竣工投產。屆時金正大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水溶肥生產基地。金正大水溶性肥料是將傳統的氮、磷、鉀等基礎肥料,在一定的溫度、壓力、pH值等條件下,經過溶解、過濾除雜、反應、蒸發濃縮、冷卻結晶等一系列特定的化學反應及工藝過程,精制成硝酸鉀、磷酸二氫鉀等全水溶性原料,而后添加各種中、微量元素、增效因子,最終得到全溶于水的高效全水溶性肥料;產品具有速溶、見效快,吸收率高、使用安全,營養豐富、肥效更高,無殘渣、施用方便、省水省肥省工等特點。金正大水溶肥工藝已擁有專利技術26項;產品不溶物執行標準小于0.2%,遠高于國家標準。
青島明月藍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韓西紅:經過近13年的發展,以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為代表,國內海藻肥廠家超過30家,我國的海藻肥產業已經初具規模。環境惡化、資源緊張的當前,向海洋要肥料,海藻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顯得尤為具有戰略意義。
濟南阿波羅甲殼素肥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劉有利:甲殼素是一種生物多糖,與傳統意義上的肥料相比,藥肥雙效,具有營養、防病、調節等多種作用。她認為,作為新一代的肥料產品,甲殼素肥料將多種功能融為一體,特別適合生產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對于提升國內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山東創新腐植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明廣:黃腐酸是葉面噴施肥、沖施肥、滴灌肥的理想原料。黃腐酸鉀能夠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高植株根系活力,促進根系發達,防止早衰;提高作物抗旱抗澇抗病能力,防重茬、防病菌感染;提高肥料及農藥的利用率,吸附絡合土壤中有毒物質;縮小氣孔開張度,減少水分蒸發,增強光合作用,提高產量,改善品質。
來源:《中國農資》周報第19版專版報道 作者:張番 日期:2014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