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來,金正大從化肥產業“追趕者”迅速成長為世界水平的“領跑者”,他們不僅跟著時代走,而且領著時代走。
金正大:追夢十五載,超越時代步伐
2010年9月8日,金正大成功登陸A股市場后上升到一個新的發展平臺。
圖為公司董事長萬連步(右一)敲響上市之鐘。
2013年1月18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金正大公司“緩控釋肥技術創新平臺建設”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這是中國肥料行業首次獲得此獎項。
2010年,金正大“新型作物控釋肥研制及產業化開發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三年中,金正大已兩次問鼎國家科技大獎!
科技創新是金正大發展的動力源泉。正是科技創新,讓金正大從產業“追趕者”迅速成長為世界水平的“領跑者”,用超越時代節奏的迅疾步伐帶領中國緩控釋肥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動力之源:將創新進行到底
金正大成長史其實是一部以產品創新為載體的發展史。縱觀金正大的創新,其基點是產品創新,總基調就是不走尋常路,不斷開辟肥料產品創新的“藍海戰略”。在肥料行業大多數企業還在拼命擴大產能,通過價格競爭來擠占市場份額的時候,金正大就已經開始調整思路,通過致力于科技創新,將目光聚焦在國際領先技術的產品上,來開辟新的市場空間。從國內最先開始研發緩控釋肥產品,并將其成功應用于大田作物,再到發展硝基肥、水溶肥等新型高端產品,金正大的每一項產品開發都搶先市場一步,并取得了豐富的技術成果和產品成果。
15年來,金正大的創新之路可謂清晰而獨具特色。
建立高端研發平臺,打造技術創新 “孵化器”。在創新過程中,金正大通過艱苦努力,打造了眾多創新平臺: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復合肥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土壤肥料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等。事實證明,金正大搭建起的這些高層次、開放式研發平臺,發揮出了巨大的“杠桿效應”,成為技術創新的“孵化器”,正日益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成為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重要保障與持久動力。
堅持走產學研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發揮創新的“乘數效應”。近年來,金正大與山東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內4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美國6所高校、農業部室驗室等建立了緊密的科研合作關系,通過整合外部科研資源,走出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創新提高”的產學研道路。
創新科研機制,讓智慧迸發無窮力量。金正大借助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取得了令人嘆服的成果: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國家星火計劃等30多項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項目;獲得了授權專利160多項:共參與起草了8項行業、國家、國際標準;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三等獎2項;同時,在在復合肥、緩控釋肥、水溶性肥料及磷化工領域儲備了一批領先的技術和新產品。
喜人的數字背后是金正大科學完善的創新機制。金正大從超前的戰略規劃、高效的組織方式、開放的科研環境、共享的知識平臺、全員的創新氛圍、長效的動力保障六個方面,著力構建了有利于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的科技創新環境,確保始終做到技術領先生產、科技引領發展。通過打造智力資源的吸納、留駐和激勵機制,讓智慧迸發力量,讓企業得以持續快速發展。
跨越之基:戰略布局定乾坤
2010年9月8日,金正大成功登陸A股市場后上升到一個新的發展平臺。怎樣保持增長勢頭?如何轉變發展方式? “大投入、快發展”的基調就此確立,為今后的跨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時,金正大顯示出了良好的成長性與爆發力。
布局全國。上市之后,金正大謀定而后動,一方面采取“大投入、大發展”的策略,另一方面又積極貫徹科學發展觀,積極轉變發展方式,謀劃一個個大項目,為跨越發展筑牢根基。
山東菏澤:2011年3月,菏澤金正大120萬噸硝基復合肥項目啟動,總投資36億元,目前一期項目基本建成投產。
貴州甕安:2011年8月,金正大計劃斥資59.6億元在甕安縣建設磷資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一期項目建設規模為60萬噸/年硝基復合肥、60萬噸/年磷酸一銨等。
山東臨沭:2012年7月,金正大60萬噸新型緩控釋肥項目正式建成投產,金正大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
目前,金正大在全國初步完成合理布局,已在山東、安徽、河南、貴州、云南、遼寧、廣東等地,以新設、收購或合作租賃等方式進行基地建設,形成了覆蓋全國糧食主產區的十大生產基地。
調整結構。立足節能、環保、低碳發展,已成為金正大項目建設的新趨勢、新追求。新項目追求節能環保和循環發展,尤其斥資59.6億元在貴州甕安縣建設磷資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采用公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其中,磷酸尾氣中的氟回收技術為公司自主研發的循環經濟技術;利用磷礦中的鈣資源生產超高強石膏粉技術則是對濕法磷酸革命性的技術突破,將徹底解決磷化工生產中廢渣、廢水排放的難題。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極大提升我國對磷資源的循環利用,促進我國磷化工清潔生產技術的提升,提高我國磷化工技術的國際競爭力。
目前,金正大掌握了代表我國肥料發展方向的前沿技術,并在項目建設中最大限度地應用了新工藝、新技術,新增產能形成了緩控釋肥、硝基肥、水溶性肥料等在內的完整的高端產品線優勢,在產品質量、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方面都具有獨創性,成功實現了結構調整、轉型升級。
國際視野。視野決定高度,要實現真正的跨越發展,要立足國內,也要放眼世界。為了真正逐步實現國際化,與國際前沿理念和先進科技接軌,金正大領導團隊先后數次到美國、以色列、德國、日本等農業技術先進國家學習考察,并與國際先進農資公司進行了廣泛接觸。經過長期的科學調研和戰略考量,2012年12月,金正大與全球灌溉領域的領導者——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和全球領先的生物技術企業——挪威阿坤納斯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對金正大進軍水溶肥、生物有機肥等高端肥料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對金正大實現國際化戰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轉型之路:服務升級踏上新征程
如果說肥料是“魚”,那么服務則是“漁”,金正大認為既要“授之以魚也要授之以漁”,走出了一條從制造向“制造+服務”的轉型之路。
借勢而為,開啟新型緩控釋肥推廣服務新模式。金正大通過與山東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在全國廣泛開展緩控釋肥的試驗示范與應用研究等公益性服務工作,通過開展免費測土、配方施肥、試驗示范、培訓講座、現場觀摩、現場指導等農化服務,開創了緩控釋肥推廣與服務的新模式,促進了緩控釋肥的推廣應用。
2008年起,農業部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聯合金正大進行了五年緩控釋肥示范推廣,并在全國成立500個農化服務隊、上萬臺種肥同播機,結合測土配方施肥,為全國農民朋友提供免費的緩控釋肥“種肥同播”技術服務,同時通過建立示范田,召開現場觀摩會、培訓會和開展田間指導以及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等,形成了從“免費測土-配方施肥-試驗示范-現場培訓-種肥同播-推廣應用-現場指導-現場觀摩-現場測產”的緩控釋肥推廣與服務新模式,打造出了國內領先的全新農化服務模式,推動了緩控釋肥產業發展。
借網營銷,開展“綠色郵政金大地,服務三農進萬家”活動。2006年起,金正大公司與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共同發起“綠色郵政金大地,服務三農進萬家”活動,建立健全縣、鎮、村三級郵政“三農”服務站,實施送貨上門服務,使農民足不出戶,便可享受郵政快捷、方便的服務。
特色服務,打通農化科技到田最后一公里。通過開展特色化的駐點營銷服務,金正大對重點客戶(經銷商)進行了系統的銷售管理和市場服務,建立起以2000多個縣級經銷商為中心、輻射數萬個銷售網點的營銷體系,打造出了“點對點”一站式的綜合服務平臺,建立了專業的農化服務體系。同時,通過建立新型肥料示范村、示范戶、示范田和提供一站式的農化服務,打通農化科技到田最后一公里。
15年來,金正大堅持肥料賣到哪里,技術服務就跟蹤到哪里,努力讓廣大農民朋友科學施肥、合理用肥,逐步形成了一個全國性的試驗、示范、服務網絡,并在逐步成長為具備服務理念、服務體系、服務網絡、服務產品的“四有”現代農資企業。
波瀾壯闊十五年,鏗鏘腳步踏歌行。歷經15年的激情跨越,金正大豪邁踏上新征程。今天,底氣十足的金正大人,將堅守“幫助農民增收、促進農業發展”的莊嚴承諾,為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夢和農民富裕夢而不懈努力!
來源:《中國農資》周報第27版 作者:張琴 徐淑江 日期:2013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