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戰略驅動行業轉型升級
——山東金正大公司發展啟示錄
目前,傳統的農業發展方式已無法承受經濟社會發展之重。面對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和科學發展的新要求,農資行業轉型應該遵循怎樣的規律,傳統化肥行業應如何在這樣的背景下實現華美轉身,成為農資行業的一道必答題。
我國肥料科技創新的領跑者——山東金正大公司在短短15年間,不僅迅速成長為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專業化肥料企業,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引領了當今中國肥料行業的技術革命。
到底是什么力量讓金正大主導了肥料行業的變革?是什么力量讓金正大成為我國肥料行業的排頭兵?
創新戰略迸發企業活力
在1月18日于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金正大公司緩控釋肥技術創新平臺建設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這是中國肥料行業首次獲得此獎項,也是2012年山東省唯一一家獲獎的企業。算上2010年金正大新型作物控釋肥研制及產業化開發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年中,金正大已兩次問鼎國家科技大獎!
科技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源泉。金正大公司深深知道,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日趨加快,以創新為動力、以技術為引領的產業發展模式已成為企業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的最佳途徑。正是科技創新,讓金正大從產業“追趕者”迅速成長為世界水平的“領跑者”,帶領中國緩控釋肥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早在國內復合肥產品市場還被國外品牌一統天下時,金正大公司領導班子就清楚地認識到中國肥料制造業與世界的差距,于是他們開始了新的探索,把主要精力傾注到對符合中國未來農業發展趨勢的研究上來。經由大量的調研分析,金正大公司董事長萬連步意識到,中國肥料產業必須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增產增效的現代化之路。
2001年,金正大公司科研人員在歐洲考察時,看到一種名叫緩控釋肥的產品,它可以根據作物生長需求釋放肥料養分,利用率高達60%以上。而我國傳統的化肥利用率最高還不到40%。一打聽,這個高端技術產品的價格更高端:比普通化肥貴10倍以上,被稱為“貴族肥料”!
由于國外一直對緩控釋肥技術采取封鎖和壟斷,金正大把“借梯上樓”作為彌補自身技術先天不足的有效途徑,積極采取“內引外聯”的辦法,自2004年起,金正大聯合山東農業大學進行緩控釋肥的開發,從改變化肥本身的特性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入手,大膽探索和創新,一舉破解了困惑研發領域多年的難題——緩控釋肥機理研究、緩控釋肥包膜材料開發、緩控釋肥包膜工藝和緩控釋肥包膜技術創新,奠定并形成了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緩控釋肥生產工藝體系。
2006年3月,金正大集團建成了我國第一條年產30萬噸緩控釋肥的產業化生產線,填補了我國在緩控釋肥批量生產中的空白,其工業化生產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標志著我國緩控釋肥實現了國產化。
金正大堅持走以產品自主研發、自我創新為主,引進外腦、借助技術為輔的“引進—消化—吸收—創新提高”的集成創新之路,探索出了我國緩控釋肥發展的創新之路。
在產品研發上,金正大引進先進緩控釋肥技術,圍繞制作與應用的關鍵技術深入研發,篩選出控釋性能好、成本低的包膜材料及其組合配方,結束了緩控釋肥在歐美只用于高端經濟作物的歷史。同時,金正大研發了批量生產的包膜控釋肥生產新工藝,開發了12大系列100多種緩控釋肥新產品,儲備了一批世界領先的技術和新產品,擁有發明專利155項,成為我國肥料生產企業擁有專利最多的企業。
合作研發結出科研碩果
金正大在緩控釋肥研發、生產及技術創新方面與山東農大開啟了的良好的合作開端后,又與其他科研院所在新產品推廣、應用研究、科研平臺創建方面陸續啟動了合作。
在2006~2013年,金正大與山東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及各省土肥站等國內4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的戰略或科研合作關系,合作開展了緩控釋肥在不同作物上的效果研究和示范推廣試驗,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了技術和數據支撐。其中,金正大與袁隆平院士攜手開展了緩控釋肥在超級雜交稻上的應用研究,以支持其“種三產四”工程,并獲得成功:在等氮量條件下,增產幅度達12%~15%,在減少30%用氮量條件下仍能保持穩產。這使我國成功掌握超級雜交稻節氮超高產栽培技術,超級雜交稻由高氮栽培時代進入節氮超高產栽培時代。
此外,金正大堅持與世界接軌,與國外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的合作。2006年3月,萬連步以及他的團隊重點訪問了著名研究院校康奈爾大學、佛羅里達大學、加州大學、明尼蘇達大學等,并達成合作協議,在美國布置了8個金正大緩控釋肥試驗點,共同致力于緩控釋肥新產品的研發和推廣應用。
2006年9月,時任美國農業部長的Mike Johanns接見萬連步,將金正大緩控釋肥納入美國農業部的試驗推廣計劃,并在美國農業部設在華盛頓州、堪薩斯州、明尼蘇達州的三個試驗站共建試驗示范基地,進行了緩控釋肥的應用研究。
在產學研合作過程中,金正大通過“合作—引進—消化吸收—提高”的發展路徑,整合外部科研資源,這些“小顆粒”有了“大作為”,使得公司的技術和研發在行業內一直保持領先地位,也使企業在國內、國際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話語權。
創新平臺引領行業發展
緩控釋肥的研發推廣成功使金正大快速成長,然而,金正大不滿足做一個僅屬于自己的企業,她要引領行業從傳統的化肥產業向新型肥料業轉變,并實現新的發展。
自2004年開始,金正大通過科技創新戰略的實施,研發能力不斷增強,建設了一批高層次的研發平臺,從企業戰略層面實施緩控釋肥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使我國控釋肥產業技術在不斷革新中走向成熟,形成了核心競爭力。
2009年10月,金正大申報的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項目得到國家科技部的批復。中心是集緩控釋肥基礎研究、工程技術轉化、質量檢測、標準制定、新產品開發及應用示范為一體的創新平臺,也是我國緩控釋肥行業唯一的國家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中心承擔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12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已申請發明專利32項,研發成果已實現產業化轉化。
2010年1月,金正大牽頭發起成立的“全國緩控釋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獲科技部批準,成為我國首批開展試點工作的36家聯盟之一。聯盟集聚了產業主要科研、生產和推廣的20個成員單位,形成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組織方式,構建了產業技術創新鏈。
2011年11月,國家發改委批準以金正大為依托單位組建復合肥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這是繼2009年獲準組建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來金正大組建的第二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此外,國家發改委還批準金正大與山東農業大學等單位共同籌建土壤肥料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金正大公司還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東省院士工作站、中美緩控釋肥合作研究中心等高端研發平臺。今年7月底,農業部下發通知,批準以金正大公司為依托單位承擔建設農業部植物營養與新型肥料創制重點實驗室,旨在建成我國肥料行業集技術創新、開放服務、人才培養為一體的研發平臺。
如此多的高端研發平臺的建立,一方面凸顯了金正大的創新與研發實力,另一方面也為我國企業的創新提供了路徑與模式。目前,金正大已經搶占了行業發展制高點,成為我國新型肥料研發的一面旗幟,并先后承擔了“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30余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主導制定了《緩釋肥料》等8項行業、國家和國際標準。
市場戰略延伸產業鏈條
2010年9月8日,金正大以中國緩控釋肥第一股的身份成功登陸A股市場。上市之后,金正大先后在安徽長豐、河南鄲城與駐馬店、貴州甕安、云南晉寧、遼寧鐵嶺、山東德州、廣東英德等地進行基地建設,形成了覆蓋全國糧食主產區的十大生產基地,以消除運費限制,擴大市場輻射面。2012年7月,金正大年產60萬噸新型作物專用控釋肥項目投料試車成功,緩控釋肥年產能力達到170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商。
經過深入分析,金正大發現,雖然我國復合肥產能嚴重過剩,但硝基復合肥仍嫌不足,每年需從國外進口約100萬噸。同時據統計,蔬菜、玉米、煙草、油菜耔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已達到5億畝,對硝硫基復合肥的需求量約為3000萬噸,市場需求巨大。2011年3月,金正大在山東菏澤投資36億元,啟動年產120萬噸硝基復合肥項目建設;2011年8月,金正大計劃斥資59.6億元在甕安縣建設磷資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向上游延伸并加快化肥產業鏈的整合。以上項目均采用金正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進一步調整優化了產品結構,延伸了產業鏈條。
“在我國,人多地少、干旱缺水、高耗肥料等問題日趨嚴重,大力發展灌溉施肥和節水高效農業,推廣水肥一體化新技術,確保我國農業生產持續高產、穩產,已刻不容緩。水溶肥以其節約、高效贏得了市場的青睞。”復合肥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金正大公司副總裁陳宏坤介紹說。
以市場為導向,金正大于2012年底推出了自主創新的高端水溶肥新產品,并與全球灌溉領域的領導者——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水溶肥等高端產品上深化合作,并于2013年3月在山東臨沭投資2.2億元建設年產10萬噸水溶肥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國內最大的粉狀水溶肥項目。
“項目集合了我們公司自主研發的多項核心技術,產品為高端水溶肥,水不溶物含量均小于0.2%,主要用于噴灌、滴灌。主要原料磷酸二氫鉀、硝酸鉀為自主生產,工藝為自主設計,產品養分含量高。”金正大公司生產管理分中心副總監張營說,“項目以節能、節水、節材、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以降低廢棄物排放為核心,實現了清潔生產、能源的梯級利用、資源的高效利用,肥料利用率較普通肥料可以提高近30%。在質量、成本、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方面具有現有工藝技術不能比擬的優勢,技術水平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如今,金正大掌握了代表我國肥料發展方向的前沿技術,形成了緩控釋肥、硝基肥、水溶性肥料等在內的完整的高端產品線優勢,在產品質量、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方面都具有獨創性,進一步鞏固了技術領先優勢,成為了企業轉型升級的典范。
成績面前,全國人大代表、金正大董事長萬連步更多的是自省:“與行業內其他優秀企業相比,金正大的發展速度還不算快,產業鏈也不夠完善。現在只有正視這些問題并勇于在創新中突破,才能迎來一場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洗禮,并在為中國的大農業服務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目前,金正大在“大投入、快發展”的戰略發展中布局全國,正在以自己的行動書寫一個傳統化肥行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樣本。站在新的起點,帶著新的夢想,金正大正向著“成為世界級高端肥料供應商和受人尊重的農化服務商”這一宏偉目標而闊步前行。
來源:中國化工報第2版 作者:張勇 日期:2013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