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高效肥料技術創新體系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緩控釋肥與有機肥開發與示范取得新突破
12月2日,由緩控釋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有機(類)肥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組織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新型緩控釋肥與有機肥開發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范”2012年度執行情況總結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由項目課題承擔單位山東金正大公司承辦。
據了解,“新型緩控釋肥與有機肥開發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范”項目是在“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新型高效肥料創制”成果基礎上的深化,該項目有效解決了我國化肥利用率低下,過量施用化肥以及農業有機廢棄物等帶來的嚴重環境污染等問題,是建設我國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點項目。該項目以緩控釋肥、環境友好型有機肥、高效復混肥料為重點,從重大共性關鍵技術、新產品開發與產業化示范3個層次開展攻關,構建我國新型高效肥料技術創新體系。
2012年,各課題組按照所制定的工作計劃整體穩步推進,實施情況良好,基本完成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并取得階段性成果。項目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勵4項(其中,金正大公司獲得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專利授權39項,完成行業標準3項,發表論文74篇,形成了一批示范建設與產業基地,培育了一支高素質的科技研發人才隊伍,推動了我國新型高效肥料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為加速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會上,科技部農村司相關負責人指出,該項目是科技部“十二五”第一批啟動項目,是科技部農村科技化管理改革試點項目。他建議,項目組織單位產業聯盟要積極發揮創新帶動作用,希望通過項目實施,能夠探索一些經驗,創新一些管理機制,為下一步改革提供經驗。他還希望各課題組認真總結的年度計劃執行情況,對取得的成果和經驗進行充分交流和總結,做好技術儲備,為2013年研究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會上,緩控釋肥關鍵共性技術研究與提升、緩控釋肥產業化技術集成與示范、有機(類)肥料生產關鍵技術研究集成與產業化示范、穩定性肥料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復合(混)肥農藝配方與生態工藝技術研究等課題組負責人分別作了課題進展報告。
在緩控釋肥關鍵共性技術研究與提升方面,課題組負責人張民介紹說,課題組在新型緩控釋材料、新產品和控釋機理,緩控釋肥料工藝及裝備的集成研究,生物有機緩控釋肥的研制與應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并在山東建立3大產業基地,在河南、江蘇等建立試驗示范基地,用于緩控釋肥農學環境效應評價基礎研究。
在緩控釋肥產業化技術集成與示范方面,課題組負責人陳宏坤介紹說,該課題在聚丙烯酸酯包膜材料,天然高分子控釋材料,植物油、水基聚合物、脲醛化合氮等緩控釋新材料開發及成膜機制研究方面實現新突破,有效降低了膜材料成本。
據陳宏坤介紹,在緩控釋肥農學效應及應用技術研究方面,完成了在玉米、小麥、生姜、大蔥、棉花、黃瓜6種蔬菜/作物種植中的土壤釋放規律試驗,繪制出了15個不同緩控釋肥在土壤中的養分釋放曲線;在小麥、玉米、水稻、棉花、馬鈴薯5種主要作物上開展緩控釋肥與作物的同步營養技術研究。作為課題承擔單位,金正大公司還創新緩控釋肥應用技術研究和實踐,結合農業機械化,開展了緩控釋肥機械定位施肥技術研究,并大力示范推廣“種肥同播”技術。該技術單位面積可增產10%~15%左右,單位面積給農民帶來200元收益,至今種肥同播已累計推廣30多萬公頃,直接為農民創造經濟效益近10億元。
來源:中國質量報第6版 作者:高海波 孫圓 日期:2012年12月06日 轉載:人民網、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