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正大集團首席科學家、副總裁胡兆平接受人民網視頻訪談
10月17日是全國第五個扶貧日,人民網對剛剛榮獲了人民日報社精準扶貧大獎的金正大集團進行了專訪。在視頻訪談中,金正大集團首席科學家、副總裁胡兆平闡述了親土種植的理念、親土種植百千億行動對扶貧攻堅的作用和意義,并通過大量的數據和案例,論證了親土種植作為一種扶貧模式,所具有的優勢與重要價值。胡兆平副總裁指出,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親土種植扶貧模式通過改土養地、增產提質,是能夠從根本上幫助農民脫貧的可持續的農業發展模式。
全球領先研發平臺助力親土種植理念落地
胡兆平副總裁介紹說,親土種植,就是采取對土壤“親和、友好”的方式來開展種植作業,以作物優質高產和耕地質量提升為雙目標,保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包括“改土養地、減肥增效、品質提升、綜合服務”等一系列切實改善耕地土壤質量的原則和方法,或者說親土種植四部曲。
作為在農業領域深耕20年的現代農業企業,金正大集團從科研入手,致力于掌握農業核心科技。目前,集團累計研發投入已達60億元,已建立起4大國際研發中心和7大國家級研發平臺,擁有700余人的一流研發團隊,掌握了217項發明專利。“親土種植理念和一系列領先技術、產品,就是依托上述科研平臺落地的。”胡兆平說。
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就是親土種植百千億行動,胡兆平指出,該行動是由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世界親土種植聯盟、金正大集團等聯合全球百家科研院所、百位知名農業專家共同發起的大型親土種植普及推廣活動。
截至目前,親土種植百千億行動已經服務了中國1.6億畝耕地,培訓農民5000萬人,實現節本增效200億元。9月下旬,源于這一行動的扶貧案例從600多個企業扶貧案例中脫穎而出,與阿里巴巴、京東、恒大集團等國內頂尖企業同臺榮獲了人民日報精準扶貧重磅獎項。

金正大集團首席科學家、副總裁胡兆平接受人民網視頻訪談
親土種植扶貧模式直擊農業三大痛點
那么“親土種植”是如何幫助農民增收,實現助力扶貧攻堅的呢?胡兆平指出,農民脫貧致富不能靠輸血式扶貧,必須增強農民的自主造血能力,當前擺在中國農戶面前的問題就是“種不好、種不精、賣不好”的三大問題。
“土壤的質量決定作物的產量和品質。”胡兆平表示,親土種植幫助農民改良土壤,土壤健康了,農產品品質好了,從源頭上解決“種不好”、“種不精”的問題,自然能賣上好價錢。這樣保障了消費者的食品安全、迎合了消費升級的趨勢,自然能實現農民增收和消費者滿意的雙贏。
在胡兆平看來,親土種植不是一個產品、一種技術,而是一個全新的農業發展模式。通過讓農民“種得好”、“種得精”,一頭提質市民的菜籃子、果籃子,一頭鼓起農民的錢袋子,實現城鄉共贏,從而實現根本性的扶貧,這就是金正大在實踐中探索的“親土種植扶貧模式”。
親土種植扶貧模式具有三大優勢
親土種植、富養天下,胡兆平總結道,相比其他的扶貧方式,親土種植扶貧模式更具有優勢,因為該模式能根本、高效地解決農民貧困問題,是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長久之道。
他認為,首先,親土種植扶貧模式從根本上解決土壤污染、地力減弱問題,是幫助農民脫貧的根本之道;其次,親土種植扶貧模式是助力貧困農民脫貧的高效之道;第三,親土種植扶貧模式是助力貧困農民脫貧的長久之道。
農村始終是扶貧的主戰場,農業企業有責任擔當扶貧主力軍,金正大集團肩負“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企業使命,參與扶貧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親土種植守護的是我們祖國的億畝良田,守護的是億萬國人的菜籃子、果籃子,守護的更是農民手里的金飯碗。親土種植扶貧模式為扶貧攻堅提供了新思路,開拓了新方式,探索了新路徑,必將在助力扶貧攻堅中發揮重要而獨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