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訊 9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對金正大諾泰爾化學有限公司、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 “二水-半水法磷酸及磷石膏與鉀長石的協同利用產業化” 項目在北京組織召開了科技成果鑒定會。鑒定結果認為該項目核心技術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鑒定會現場
被列為水土污染的“危險分子”——磷石膏,目前全國堆存量已超3 億噸,由于缺乏高效利用技術,堆存量每年以5000萬噸的數量增長。該項目的技術成果將對我國磷石膏綜合利用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廢棄的磷石膏資源可轉變成多種產品,磷石膏安全處理及環境污染這一世界性難題有望得到破解。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涌、石油和化學規劃院教授級高工高永峰、貴州大學教授陳前林、中國化工環保協會高級工程師周獻慧、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教授級高工王孝峰、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研究員李榮、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高級工程師葉學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高級工程師李文軍、甕福集團研究員解田等單位的專家組成鑒定委員會對項目進行了鑒定。

金正大副總裁胡兆平做項目匯報
金正大集團副總裁胡兆平向專家組匯報了項目研發、實施、推廣情況。他介紹到,近年來,金正大依托眾多研發平臺,走政產學研結合發展道路,依靠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與產業結構調整,將磷資源產業鏈各個環節技術工藝進行了優化整合,按照磷的生命周期對各個環節進行綜合研究,改進了濕法磷酸生產工藝,該項目可將磷石膏中總磷的含量達到0.2%以下,同時磷石膏變成了高強α石膏,提高了磷石膏的質量。為磷石膏的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該項目使磷礦石中磷利用率提高到99%以上,并同時生產出硫磺、鉀鹽等,具有顯著的資源高效利用和替代特色。建成后,將實現年減排磷石膏70萬噸、替代硫磺10萬噸、石灰石15萬噸、利用不溶性含鉀巖石13.4萬噸,使企業產生的磷石膏達到100%利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涌發言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金涌教授表示,該項目成果將磷石膏資源與復合肥的利用有效結合,利用固體廢棄物磷石膏制酸聯產硅鈣鉀鎂肥及水泥,實現磷復肥、磷酸、硫酸、水泥及硅鈣鉀鎂肥等多生產裝置有機地排列組合為一體,形成綠色環保產業鏈,充分體現了我國循環經濟的要求。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高永峰發言
石油和化學規劃院副總工高永峰表示,項目針對磷化工行業堆存的固體廢棄物磷石膏大宗利用較少的困境,通過磷石膏制備高純石膏粉、磷石膏制酸聯產硅鈣鉀鎂肥和水泥,實現固體廢棄物磷石膏的大宗高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解決了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提升了我國磷石膏綜合利用水平,增強了磷化工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貴州大學教授陳前林發言
貴州大學教授陳前林表示,磷石膏長期的堆存不僅造成嚴重的環境危害,而且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極大地制約了行業可持續發展。在磷石膏的堆存過程中,所含重金屬、氟化物等有害雜質會因風蝕雨淋而滲透,造成大氣、水系及土壤的污染,直接破壞生態環境,為確保我國磷化工和糧食安全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磷石膏的高效利用上取得突破。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研究員李榮發言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研究員李榮表示,本項目充分利用了廢棄物資源,項目前景較好,在今后的生產推廣中要參照土壤調理劑的行業標準,參考制定相關指標。

中國化工環保協會理事長、高級工程師周獻慧發言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會長、教授級高工王孝峰發言

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技術研發部主任、高級工程師葉學東發言

金正大集團副總裁、金正大諾泰爾總經理顏明霄發言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潘愛華講話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潘愛華表示,金正大主持研究的磷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將磷資源產業鏈各環節技術工藝進行了優化整合,研究路線科學,產品布局合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都明顯。下一步的工作中希望金正大能聯合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加快科技成果的轉換,實現大規模的技術轉化,加快市場的推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