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現場
本網訊 何磊報道 “面對世界農業與肥料發展新趨勢,以及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為企業走出去所帶來的難得的發展機遇,中國肥料產業不應該閉門造車,應該更多的融入到世界農業發展形勢中,因地制宜,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特色的發展模式,從而實現彎道超車。”泰國曼谷時間2016年1月12日,由金正大集團、復合肥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美緩控釋肥研究中心、泰國巴威集團等共同主辦的國際農業與肥料發展論壇在泰國普吉島舉行,論壇上專家縱論世界農業與肥料發展形勢,把脈中國肥料產業,針對中國農業發展模式及肥企轉型,紛紛獻智獻策。
復合肥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集團副總裁陳宏坤主持論壇
國際肥料協會IFA前秘書長LUC M.MAENE(盧克·梅恩),中美緩控釋肥合作研究中心 RASCHE
KLAUS(克勞斯),養分資源高效開發與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清,泰國巴威集團總裁秘書CHANIN SAENWOO,巴威集團市場總監
PYTOONTILOKAVICHAI(派屯),金正大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萬連步,集團副總裁陳宏坤、羅文勝、胡兆平,集團執行副總裁楊官波等領導出席會議,來自中國、泰國、韓國、德國等國的專家學者、農技推廣人員、種植業大戶、經銷商400余人參加了會議。
國際肥料協會IFA前秘書長LUC M.MAENE(盧克·梅恩)作報告
國際肥料協會IFA前秘書長LUC
M.MAENE(盧克·梅恩)在論壇中指出,2015在國際經濟形勢放緩的情況下,全球肥料市場遭遇價格壓力,銷售疲軟,產品利潤空間受到較大擠壓,2016年肥料市場將隨著能源市場的抬升,有望輕度恢復。他建議中國肥料產業在中國新政策的壓力與機遇下應繼續加大新型肥料的研制與推廣工作,進一步提升肥料利用率,加大農化服務系統性工作。
中美緩控釋肥合作研究中心RASCHE KLAUS作報告
“‘農化服務’是一站式商業模式或者一站式經營模式的等同概念。”中美緩控釋肥研究中心 RASCHE KLAUS
先生向大家介紹了美國與澳大利亞的農化服務發展歷程及當前主流服務模式。RASCHE
KLAUS介紹道,“農業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其農化服務體系,農化服務的本質應該是減少肥料使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和養分吸收利用率,最終達到經濟性的投入,有一個更高、更合理的產出,為農戶提供一攬子與一站式種植解決方案。”
泰國巴威集團市場總監 PYTOON TILOKAVICHAI(派屯)作報告
泰國巴威集團市場總監 PYTOON
TILOKAVICHAI(派屯)向大家介紹了泰國目前農業及肥料產業發展狀況,泰國是亞洲唯一的糧食凈出口國,每年進口需求600萬噸%以上。他認為,中泰在肥料方面互利互補,相互合作具有更強優勢,未來雙方合作前景廣闊。
養分資源高效開發與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清作報告
養分資源高效開發與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清教授介紹道,“針對中國肥料產能嚴重過剩,基礎肥料品種發展不平衡,產品同質化嚴重,盈利能力差等形勢下,工信部提出化肥行業轉型升級,農業部提出化肥零增長行動方案,化肥增值稅的提出,一系列政策都加快了肥料行業兼并重組、結構調整的步伐。產品創新、套餐施肥模式與增值服務則是未來化肥行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與關鍵模式。”
“這趟來得非常值,今天我對中國及全球的農化服務趨勢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與理解”,山東平原縣的田殿玲介紹起了自己的感受,這個在農技領域工作十幾年說道,“今天我這個老農技有了新思維、新認識,尤其是美國專家所講的歐美農業服務模式,讓我大開眼界,對農技服務有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新認識。”
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作報告
“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2016年,我們將繼續堅持一切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構建覆蓋產前、產中、產后的全方位服務體系。通過建立100個農化服務中心、分公司,建設萬人服務大隊伍,快速建立起以農化服務中心為紐帶和橋梁的綜合一體化服務體系,促進金正大由傳統制造商向‘制造+服務’的轉變。”論壇上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表示,“
2016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快創新型、服務型、平臺型、國際化的金正大建設,通過探索建立創新創業、融合共享的新機制,全面開啟中國領先向世界領先新征程,促進金正大‘世界領先的植物營養專家和種植業解決方案提供商’新愿景的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