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型肥料發展勾勒新藍圖
復混肥料及新型肥料發展論壇在成都召開
本網訊 何磊報道 為推進肥料產業健康快速的發展,促進行業的交流與合作,5月7-8日,由金正大集團、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新型肥料分會、復合肥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復混肥料及新型肥料發展論壇在成都召開,100余位國內外行業專家、企業代表參加了會議。論壇就新型肥料發展現狀、趨勢及推廣模式、產品優勢,市場拓展情況進行了探討。與會專家表示,在傳統肥料產能過剩的倒逼下,新型肥料將成為行業發展新的引擎,未來新型肥料將以高效化、專用化、功能化和環保化為發展趨勢,緩控釋肥、硝基復合肥、水溶性肥、微生物肥等肥料因符合這一趨勢,逐漸成為肥料發展的增長點。
會議現場
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徐曉軍主持論壇
復合肥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集團副總裁 陳宏坤主持論壇
專家蜀地論道 勾勒新型肥料發展藍圖
隨著我國農業發展轉型升級,傳統肥料行業面臨著巨大挑戰,新型肥料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環境和增加作物產量等作用,但是,新型肥料市場目前存在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市場紊亂、企業合法權益受損、缺乏行業規范與管理等問題。為了推進肥料產業健康快速的發展,促進行業的交流與合作,中國磷肥工業協會新型肥料分會邀請國內外新型肥料行業專家、企業代表相聚成都,共同探討新型肥料發展走向,為新型肥料發展勾勒出新藍圖。
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節水處處長 高祥照作報告
“發展新型肥料是發展高效、綠色、可持續農業的必然要求。”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節水處處長高祥照表示,針對當前肥料結構不合理、農化服務缺乏、肥料相關管理水平低、農業生產管理水平低等問題,具有更多功能性的新型肥料市場廣闊。同時當前土地、水資源等要素的制約作用日益凸顯,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節約肥料和水資源意義重大,因此推廣水肥一體化,是未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關鍵。
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副主任 商照聰作報告
上海化工研究院化肥所副所長 陳明良作報告
上海化工研究院化肥所副所長陳明良表示,當前很多新型肥料仍處于前期預研階段,技術還不成熟,應用效果不穩定,市場上魚龍混雜,某些企業以新型肥料為名,夸大功效,炒作概念,誤導消費者。在市場監管與行業規范上有望進一步提高。
國際鋅協會中國項目主任 樊明憲博士作報告
國際鋅協會中國項目主任、博士樊明憲表示,功能性肥料順應科學施肥方向。中國的糧食作物產量是在消耗了大量資源的基礎上才得以保證,如化肥、灌溉水、地膜及其他化學藥品等。接下來,化肥行業發展將緊緊圍繞“科學施肥技術和科學肥料新品種”,減少肥料損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中科院沈陽生態研究所研究員 石元亮作報告
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研究員石元亮表示,從當前的肥料技術發展來看,通過技術創新提升肥料品質、提高肥料的技術性以解決養分利用率低的問題,是解決當前農業施肥面臨的部分矛盾的有效途徑。
政策、市場共同看好 緩控釋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迎來“春天”
新型肥料作為市場發展的必然產物,在為作物提供營養、調節土壤酸堿度、改良土壤結構、調節或改善作物生長機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發展高效、綠色、可持續農業的必然要求。緩控釋肥、硝基肥、水溶肥等高科技的新型肥料勢必將迎來生機盎然的春天。
山東農業大學 張民教授作報告
在緩控釋肥方面,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張民介紹,隨著我國緩控釋肥料的研發和產業化水平的發展,緩控釋肥現在已逐步由‘緩’向‘控’發展,向實現與作物的同步營養方向努力與發展。控釋肥產業未來發展的主體還是要靠企業,因為企業在市場上是最具活力的,技術也是由企業主推的。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 張承林作報告
華南農業大學張承林教授提出,水溶肥中的一種叫液體肥,由于生產成本低、沒有污染的優點,在一些發達國家得到快速發展。液體肥的主要銷售模式,大農場主要是配送模式,工廠生產完以后送到配送站然后由配送站送到田間,這種模式適合規模化經營的農戶,有著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金正大集團 張強博士作報告
作為我國新型肥料領軍者,近年來,金正大集團積極調結構,轉方向,優化肥料產品結構,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的緩控釋肥、硝基肥、水溶肥、生物菌肥等新型肥料,實現化肥產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金正大集團張強博士介紹,近年來金正大與國內外科研院校開展深度合作,在成功開發、推廣緩控釋肥、硝基肥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水溶肥、葉面肥、生物肥、套餐肥、植物營養劑、土壤調理劑等一系列新型肥料,并將這些高科技的新型肥料逐漸做到全國最大,實現傳統產品轉型升級和高端新型肥料的普及應用。同時,大力引進國外先進農業技術,通過制定各種作物養分管理方案,大力推廣套餐肥施用、種肥同播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等精準施肥新技術及作物精準施肥解決方案,努力成為我國農作物精準施肥開拓者、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