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十二五”規劃:
實現緩控釋肥產品升級換代
5月21日,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召開2011年度工程技術委員會會議。會議重點討論了籌建進展情況和“十二五”發展規劃,工程技術委員會委員紛紛發言,充分肯定了“中心”籌建一年多來所取得的成績,對“中心”今后的建設發展提出意見建議。會議認為,“中心”提出的近期和遠期任務目標明確,符合緩控釋肥產業發展需要;建設工作嚴格按照計劃任務執行,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制定完善了相關規章制度,中心運行良好。
工程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朱兆良研究員,工程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沈其榮教授、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常務副主任劉剛,以及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磷肥工業協會、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山東農業大學、山東金正大公司的工程技術委員會委員和美國農業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國際硫研究所、國際鋅協會的專家參加了會議。
工程中心:基礎建設有序推進,研發取得突破
“中心”副主任張民教授介紹說,自2009年10月科技部批準以金正大公司為依托單位組建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來,各項工作正按計劃任務書的要求有序推進,目前已投入3500余萬元用于基礎建設和研發。硬件建設進展順利,已完成了兩萬平方米的綜合科研樓主體工程建設,預計今年10月即可投入使用。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取得突破。“中心”承擔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12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已申請發明專利32項,授權發明專利9項,研發成果已在山東菏澤等地實現轉化,牽頭起草的《控釋肥料》行業標準已進入報批程序。此外,“中心”制定完善了相關管理制度,運行良好,人才培養培訓、學術交流等方面都取得明顯成效。
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公司董事長萬連步說,雖然中心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要建成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仍然任重而道遠,還需要企業、科研院所、農技推廣部門、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等各方的共同努力,進一步增強我國緩控釋肥領域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的自主開發能力,加快緩控釋肥科技成果轉化及推廣應用,推動緩控釋肥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十二五”: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速產業化進程
“中心”作為肥料行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成果轉化基地,“十二五”總體目標是:進一步提升我國緩控釋肥產業技術水平,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產業現代化和肥料產品的升級換代,提升我國在新型肥料領域的國際地位。
新產品開發方面,優化產品結構,豐富產品類型,以控釋性能好、穩定性高、成本低為目標,開發系列新型材料及產品,并適度開發功能性緩控釋肥料;產業化技術方面,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清潔生產為目標,優化現有生產工藝,開發連續化自動控制工藝和裝備,形成可輻射的工藝技術包,并加強成果轉化和行業輻射;應用技術方面,以同步營養技術、高效施用技術、環境效應評價為主線,并制定主要作物高效施用操作規程,探索和推廣種肥同播等機械化施肥技術;產業布局方面,以糧食主產區為重點,合理規劃布局,降低運輸成本;產品市場方面,加強行業技術培訓,以服務帶動市場需求,制定產品標準,規范市場秩序,引導并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以上工作的穩步推進,將大大提高緩控釋肥的競爭力,實現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委員與參會的專家認為,“中心”提出的中長期任務目標明確,符合緩控釋肥產業發展的方向與需求,并提出如下建議:“十二五”期間,“中心”應進一步探索并建立健全依托企業建設國家中心的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進一步加大產學研緊密型合作力度、加強人才團隊建設;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高國際影響力。
同時,“中心”提出的“加大對緩控釋肥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等政策建議對支撐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給予支持。
來源:中國農資23版 作者:張琴 日期:201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