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3月5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作為面向農業的農資行業,服務鄉村振興,責無旁貸。全國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經過多地調研和思考,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向大會提交了四項建議。“踐行鄉村振興戰略,關鍵是要回答好‘如何種好地’和‘誰來種地’兩大問題。”萬連步表示。
01
保護耕地倡導親土種植
“耕地是最寶貴的農業資源,保護耕地質量,是提升作物品質和農業綠色發展的基礎。”萬連步介紹,人多地少的國情使我國農業生產一直堅持高投入、高產出模式,造成耕地質量狀況堪憂、基礎地力下降。
保護耕地,法律先行。萬連步介紹,盡管我國頒布實施了《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但在規范耕地質量管理和建設方面,至今尚未啟動專門的立法程序。
此外,要調動優勢企業參與耕地質量建設的積極性。加強農企對接,通過政府購買等方式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耕地質量建設、土壤環境保護和土壤污染綜合治理。
萬連步還提出了“親土種植”的新理念。“親土種植”是指采取對土壤“親和、友好”的方式來開展種植作業。“建議把每年3月21日(春分日前后)設立為全國‘親土種植日’,普及‘親土種植’理念,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萬連步倡議。
02
發展農業服務破解種地難題
農業部數據顯示,我國家庭農場已達87.7萬家、農民合作社193萬家、產業化經營組織41.7萬家。“當前,‘誰來種地’的難題得到了一定緩解。但‘如何種好地’的難題越發突出,這就需要通過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來解決。”萬連步說。
但與之相比,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呈現出多、散、小、亂的特征,難以形成一體化、全方位的服務,無法滿足農業規模化、現代化發展的需求。
萬連步就此提出三條對策。一是要規范。盡快明確各類農業服務組織的功能定位,特別是對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和提供種子、農資統配統送的服務組織,要設立準入門檻或進行資質認證。
二是要鼓勵。建議通過信貸支持、稅收優惠、用地和科研等扶持政策,吸引涉農企業和龍頭企業參與建設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
三是要融合。鼓勵農技推廣機構人員通過派駐、掛職等方式,為農業服務組織提供服務、技術指導,把公益性推廣服務和經營性農業服務有機結合,統一納入政府相關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技術推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和扶貧工程中。
03
推動化肥減量增效刻不容緩
化肥利用率低下是掣肘我國農業的主要矛盾之一。萬連步說,2017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氮肥當季平均利用率為37.8%,而與之相比,東南亞水稻和印度稻麥體系氮肥利用率都在40%左右,我國長江流域和華南水稻氮肥利用率和國外比有較大差距。“化肥不合理施用,不僅造成農業面源污染,還會影響農產品質量。”萬連步解釋。
萬連步認為,在減肥增效上,目前政策、資金支持力度仍嫌不夠,建議國家統一規劃,改善多部門管理各自為政的現狀。此外,針對減肥增效技術研發基礎薄弱、集成示范規模小等問題,鼓勵產學研用多方位合作,建立聯合推廣機制。
推廣減肥增效技術更是重中之重。萬連步建議,采取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建設模式,以企業為主體,通過政府購買等方式引導企業建立專業化、社會化的農化服務體系,以利于減肥增效技術的普及和推廣。
04
淘汰落后產能壯大新型肥料
面對現代農業的轉型,作為支農行業的化肥產業,同樣面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任。
2017年,萬連步等十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交了《關于聯合協作推進化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建議》,得到了工信部、環保部、農業部等高度重視。當年,在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指導下,金正大集團、中國化工報社、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8家單位共同發起化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研。
經過一年的實地走訪,萬連步向本屆全國兩會提交了關于深入推進化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條建議。
首先,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當務之急是要制定準入門檻,以此作為核準新項目、評估老項目的關鍵指標之一,也將其視為政策區分“支持發展”“提升優化”“淘汰落后”的重要評判依據。
其次,將新型肥料產業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范疇,對其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探索將土壤調理修復劑產品及技術納入國家新材料產業序列,再逐步向其他成熟的大類品種擴散,成熟一類增補一類。
最后,改革登記制度促進新型肥料發展,實行“一企一證”,簡化登記手續或免于登記,破解“一品一證”管理帶來的登記成本高、周期長等問題。同時要加快制定新型肥料的相關標準體系,為新型肥料研發、使用、監管等提供參照指引。
...........................................................................
本文系農資導報微信官方訂閱號獨家發布
轉載請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來源:農資導報(訂閱號:nzdbwx)
作者:吳俊生
本期編輯:小愚
https://mp.weixin.qq.com/s/9YCtu-4TF9CuLaXD9ts5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