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焱
“由我國主導的該項國際標準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在控釋肥料領域具有國際話語權和國際競爭力。標準的國際化有利于我國化肥行業走出去,在‘一帶一路’下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通過標準的國際化來帶動產業的國際化。”8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潘愛華在由上海化工研究院、緩控釋肥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金正大集團共同主辦的“控釋肥料國際標準頒布實施研討會”上說。
潘愛華表示,“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產國和化肥消費國,‘十二五’期間化肥總量保持快速增長,但也存在很多問題,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節能環保和資源利用水平不高、土壤面臨污染等問題,緩釋肥料和控釋肥料都是我們鼓勵發展的重點。”
據了解,此次控釋肥料國際標準由上海化工研究院、金正大集團、山東農業大學等領銜制定。此前,中國已經在緩釋肥料領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2009年《緩釋肥料》國家標準、2012年《控釋肥料》行業標準等都是上海化工研究院、金正大集團和山東農業大學等聯合制定的。
此次國際標準制定親歷者、上海化工研究院檢測中心主任劉剛對過程進行了介紹,“2012年中國便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了申請,其間國際組織向22個成員國征求過意見,2013年2月該標準才正式立項,其間經過五個階段的反復討論,多次修改,最終在2015年底達成共識,投票通過。”
為此,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顧宗勤表示,“控釋肥料國際標準的頒布實施具有里程碑意義,中國主導的控釋肥料國際標準頒布實施,是我國肥料行業走出去的一次突破和創舉,是中國人書寫世界肥料的標準制定規則的一次偉大實踐。”“標準的出臺將在規范肥料市場、肥料生產和肥料貿易方面起到標桿作用。產業過剩是現階段氮肥行業的第一大矛盾,而控釋肥料國際標準的頒布實施則會成為化解氮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的積極因素。”顧宗勤表示。
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表示,“將以控釋肥料國際標準的頒布實施為契機,加快標準、技術的宣傳與推廣,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這項技術,并向國內行業企業輸出控釋肥技術,促進化肥產業的轉型升級。”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際合作部國際組織處副處長劉昕認為,“控釋肥料國際標準以我國的行業標準為基礎,是國家產學研結合的重要成果,控釋肥料國際標準的頒布實施為中國化肥產品出口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進一步促進了國際貿易。”
萬連步認為,“此標準的頒布彌補了全球沒有統一的控釋肥料標準的空白,對全球控釋肥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同時這也極大地提升了中國肥料行業的國際話語權。”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理事長周竹葉強調,“國際標準對未來行業發展非常重要,國際標準的頒布實施,不僅說明中國在化肥這一重要領域確立起國際標準,還表明我國掌握了肥料行業調結構轉方式的發展方向。”
潘愛華表示,“標準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行業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標準可以規范市場秩序,提高產品標識,引導消費升級。下一步,控釋肥料優勢企業應該加大技術輸出,鼓勵上下游企業合作,特別要與氮肥企業加強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抱團取暖,共同推動產業升級。”
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宏坤表示,“金正大實施科技創新、標準引領的戰略,以前沿的技術和超過行業和國家的標準,引領行業技術進步。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緩控釋肥已走進千家萬戶,為農民、為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從增產、增收、減少勞動力,從產業上來說,在節約資源、減輕環境污染上起到很好的作用。”
“借助標準的國際化可以積極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借助‘一帶一路’到海外建廠,從而拓展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潘愛華強調。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作者:張焱 日期:2016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