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霍桃報道
工信部肥料產業轉型升級暨磷資源綜合利用課題組日前赴金正大諾泰爾公司(以下簡稱金正大)調研并召開專題研討會。與會專家在貴州省甕安縣磷資源循環經濟產業園,實地考察磷礦采選工程、磷石膏綜合利用生產線、磷尾礦回收利用生產線等,并就磷石膏綜合利用、磷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等問題進行了研討、交流。
磷石膏處理成產業瓶頸
目前堆存量有1億多噸,每年還有新增數千萬噸,利用率僅在30%,大部分堆存
磷石膏的治理和利用是一大難題。而我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大磷肥生產國,也是第一大磷石膏副產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堆存的磷石膏有1億多噸,每年還要新增數千萬噸。由于堆存需占用大量土地,磷石膏處理早就是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
石油和化工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高永峰向記者介紹說,磷化工是典型的資源稀缺型產業,面臨著資源貧乏、產能過剩、整體技術水平低下、磷石膏等副產物難以綜合有效利用并導致環境生態破壞等問題。2014年,全國磷石膏產生量已超7600萬噸,而利用率僅在30%左右,大部分被露天堆放。
貴州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院長陳前林表示,磷石膏在堆存過程中,所含可溶磷、重金屬、氟化物等會因風蝕雨淋而逐漸滲漏,對大氣、水、土壤造成污染。而磷石膏中含有未利用的磷與氟,僅貴州,每年因此浪費的磷在10萬噸以上,氟4萬噸以上。“要想有效解決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就必須在中低品位磷礦資源與磷石膏的高效利用上取得突破。”
磷石膏綜合利用不順暢
市場需求量小、運輸成本高、產品附加值低
目前,磷石膏主要被用作水泥緩凝劑和用于生產紙面石膏板、石膏砌塊等石膏建材。然而,由于市場需求量小、運輸成本高、產品附加值低,磷石膏綜合利用道路走得并不順暢。
例如,目前磷石膏制成石膏粉的成本在150元/噸左右,而市場上天然石膏粉的價格僅為100元/噸,遠達不到生產成本。“磷石膏含有硫、氟等雜質,需投入大量技術、資金進行預處理。生產石膏板和砌塊,我們又競爭不過專門做這些產品的廠家。”磷肥企業無奈地說。
湖北、云南、貴州、山東、安徽5省的磷石膏產量占了全國的78.3%,這里的企業大多地處偏遠山區,遠離石膏消費市場,運輸半徑長,綜合利用之路十分艱難。
延伸產業鏈是出路
建議磷化工企業創新工藝降低石膏磷含量,減少源頭排放;提高磷資源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
專家建議,磷化工企業要依靠技術創新,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磷資源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政府和管理部門要制定各種優惠政策,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引導企業進行產品精細化加工,減少磷渣、磷石膏的環境污染。
“如果少產生或不產生磷石膏,這是最理想的。硫酸分解磷礦萃取磷酸的生產工藝,不僅產生大量磷石膏,主要生產資料之一的硫磺也過度依靠進口。”金正大諾泰爾公司副總經理宋國發說。
據介紹,金正大近年來努力構建上下游一體化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在磷石膏綜合利用上,采用濕法磷酸分級利用制取水溶肥技術、硝酸分解中低品位磷礦制取硝基復合肥技術、磷石膏制酸聯產水泥和堿性肥料技術等多項新工藝,將磷資源產業鏈各環節進行了優化整合。
宋國發說:“一是通過對濕法磷酸的創新,降低磷石膏中磷的含量;二是創新磷石膏制硫酸技術,每年可節約20萬噸固體硫磺,減少排放磷石膏150萬噸。”
據介紹,這項技術不僅可實現硫資源的循環利用,還通過添加不溶性含鉀頁巖,把磷石膏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堿性肥料。我國酸性土壤分布廣,在缺鉀的同時又有大量不溶性含鉀頁巖難被利用,發展堿性肥料對于改良土壤、提高作物品質、實現增產增收、減少鉀的對外依存度等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中國環境報12版 作者:霍桃 日期:2015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