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電商要走向農村,真正的戰場不在線上而是線下,一浪高過一浪的農民“地推會”正在全國掀起。
8月31日晚7時,驟雨初歇后的山東惠民縣城廣場被揮舞的熒光棒、碩大的LED屏和場邊矗立的舞美燈光渲染得如同白晝。金正大、惠民縣政府與圣豪集團聯辦的農商1號金正大惠民站啟動儀式暨公益晚會在這里拉開帷幕,5000多位農民從四面八方涌入廣場,場面甚是壯觀。
這大概是農資電商史上最大的地推會,農商1號走進惠民的消息就像長了翅膀傳遍了大街小巷。孫武鎮朱老虎村農戶王夫華的兒子在縣城賓館上班,兒子早早就告訴他,城里要搞電商大會,還有“大衣哥”等明星來演出,不愛看熱鬧的王夫華趕到縣城,硬是在廣場足足呆了3個小時。
一場地推會把遠在天邊的農資電商陡然拉到了農民眼前。王夫華對農資電商的評價是“沒假貨”。他告訴記者,村里前些年種玉米用的是不知品牌的緩控釋肥,結果大面積燒苗、死苗。一朝被蛇咬,大家再也不敢買緩控釋肥了。“今天看了介紹,我覺得電商好在不賣假農資,這一點給我印象最深。”大桑鎮張姓村民在參加完活動后則脫口而出:“便宜!農商1號會員購買農資,優惠最高達五折,最低也有10%的折扣。”
自7月16日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盛大的農資電商國家隊啟動儀式之后,農商1號表面上沉寂了一個多月,但這樣的地推會其實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據相關人士透露,大約從8月中旬開始,金正大面向農民的地推會幾乎以每天一場的高頻次在多個省份召開,每場都有上千農戶參與。5000人只是截至目前最大的規模,比這更龐大的計劃正在醞釀,一場上萬人的農商1號地推行動近期就將亮相。
開展如此大密度的線下地推,發動如此規模的“陣地戰”,農資電商說好的簡化渠道、高效省心呢?
“農資電商不同于成熟電商和城市電商,它必須從線下向線上引流,僅山東我們目前就建立了20家農商1號體驗店,有超過10萬名的會員享受到農資電商帶來的改變。”金正大集團副總裁、農商1號CEO羅文勝說。從5月份開始,農商1號在各地探索試點后發現,不能單純依靠線上發展會員,在較長一段時間里真正的戰場其實還是在線下,因為教育農民是農資電商面臨的最大任務,而這恰恰是農商1號的大股東金正大發揮優勢的地方。
金正大作為中國復合肥領導品牌,有近2000名銷售業務員和1萬名一級商、10萬名二級商,與其尋找新客戶,不如帶領傳統渠道商一起轉型,通過他們將線下龐大的農民用戶導入電商平臺,這才是最直接而且經濟有效的方法。在農商1號架構中,選擇原有的優質經銷商建設運營中心,再向下發展村站。惠民縣圣豪集團就是這樣的樣板之一。圣豪集團是當地一家年產值達20億元的企業,旗下的惠興農資公司是金正大代理商,此次獲得農商1號電商獨家代理權后,計劃一年內布點100個村級服務站,兩年內擴大到200家,每家可以覆蓋2~3個自然村,借助這些密密麻麻的村站,最終將農戶逐步引導發展成為農商1號會員。
“第一步是引流會員,第二步才是服務,如果連客戶在哪里都不知道,何談提供精準化的服務呢?”羅文勝說。作為電商最后一個藍海,農資電商還處于發展的第一階段,這個階段的任務是“圈人”,建立用戶數據庫,在此基礎上再跟進服務,讓客戶成用戶,用戶變粉絲。
“圈人”的手段就是爆品。記者從農商1號惠民上線現場發布的政策發現,金正大擁有豐富的產品線,借此組合成套餐提供給農民,實現最大幅度的讓利。在這當中,尤其以一直被行業詬病為暴利產品的水溶肥讓利最為令人吃驚,價格甚至可以說如同腰斬,農戶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電商帶來的實惠。
來源:農資導報 作者:吳俊生 日期:2015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