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資源和環境等問題給農業發展甚至是社會穩定帶來巨大的壓力。在肥料的剛性需求下,農業用肥雖然能夠幫助農民增收、企業增效,但是由于傳統施肥會引起一系列問題,這兩者本身就存在著相互矛盾,于是科學施肥的理念呼之欲出。
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土肥處處長李榮介紹說,科學施肥的目的是減少施肥、施用好肥,可以減少肥料浪費及環境污染,是落實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載體和行之有效的手段。在科學施肥的發展中,逐漸誕生出同步營養肥料新概念。所謂同步營養肥料,主要指養分釋放時間與作物生長期同步進行,而硝基肥料恰好滿足同步營養肥料要求。隨著新肥料和新施肥技術的出現,肥料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理論帶動硝基肥需求
新肥料區別于傳統肥料,選用新材料、采用新技術、應用新配方且制備具有新功能、新形態、新施用方式方法等特點,主要包括微生物肥料、緩控釋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等;肥料新技術則區別于傳統和常規技術,應用新設備、新方法且具有節本、節勞、節肥等特點,主要包括精準施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平衡施肥技術和水肥一體化技術等。李榮說,緩控釋肥料屬于同步營養肥料的一個類別,水溶性肥料需要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支持,而硝基肥料兼具速效肥料和水溶性肥料的特征,在同步營養肥料和水肥一體化技術的發展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存在一定的市場發展空間。
對應作物通過科學方式施用硝基肥,保證肥效速緩相濟,即作物需要的時候供給,不需要的時候不供給;需要多的時候多供給,需要少的時候少供給,讓同步營養肥的養分釋放曲線與作物的需肥曲線相符合。
同步營養肥隨著緩控釋肥的發展而發展,一般是在緩釋肥料中添加10%左右的硝態氮,讓速效肥料和緩控釋肥料兩者結合,實現“種肥同播”一次性施肥,以滿足作物前期生長對氮素營養的需要,減少施肥次數,降低勞動成本。李榮介紹說,從應用上看,除在追肥困難的玉米和地膜作物上實現一次性施肥外,追肥較多的棉花、生育期較長的小麥、甘蔗、香蕉等作物對減少追肥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
李榮舉例說,同步營養肥通過在廣東、廣西、海南、云南和福建等地的香蕉種植田試驗,統計結果表明能夠節肥20%—30%,省工70%以上,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0—20個百分點(其中鉀肥利用率提高了6%—9%),香蕉提前21天收獲,增產10%—15%,增收80%以上。初步試驗示范顯示,在不減產的前提下,同步營養肥可以減少肥料用量20%以上,顯著提高利用率??梢哉f,速緩相濟同步營養肥的應用,同時帶動了硝基肥料的需求。
硝基肥可以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施用
硝基肥料同樣可以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施用。有數據顯示,到2015年,我國將有8000萬畝耕地(園地)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目前,約有2億畝耕地適合實施水肥一體化施肥,按每畝10公斤純氮計算,需要200萬噸氮肥(折純);約有1.5億畝的園地適合實施水肥一體化,按每畝20公斤純氮計算,需要300萬噸氮肥(折純)。李榮說,預計未來適合實施水肥一體化的耕地、園地最大面積分別能夠達到4億畝和2.5億畝,如此看來將需要氮肥量達到1000萬噸。
硝基肥料既可以作為速效肥料,也可以作為水溶性肥料,在同步營養肥料和水肥一體化技術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據相關數據估計,我國農業對硝基肥料(含硝態氮肥料)的需要占氮肥總量的比例應該在10%—15%,最多可達20%以上,然而,目前硝基肥料僅占氮肥總施用量的百分之幾。隨著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深化和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持續發展,硝基肥料將擁有非常巨大的市場潛力。
發展硝基肥要依靠科學依據
記者了解到,硝基肥料必須在國家規定的安全標準下生產和使用,這是由于硝酸銨是硝基肥的主要原料,硝酸銨在超過一定溫度范圍時因過熱分解,易發生爆炸,因此無論采用何種生產工藝和運輸方式,都必須有效的防止物料的過熱分解,以保障生產和運輸的安全。
李榮說,硝基肥要盡量避免在水田中應用。硝態氮溶解性強,在土壤中不固定,移動性強,易流失。NO3-在土壤中的移動范圍較大,易隨水運移到中下層土壤,雖然利于作物中后期不斷伸展的深層根系吸氮,但同時也可能增加氮素的淋失??扇苄缘乜赏ㄟ^地表徑流、灌溉等途徑流入江、河、湖、塘,是導致這類地表水富營養化的重要氮源。
硝態氮營養和銨態氮營養無本質區別,只是在比較干旱的條件下,硝態氮的遷移和供應比銨態氮快;在供應不受限制(如水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對植物而言,銨態氮的吸收比硝態氮更經濟;酰胺態氮則需要首先變成銨態氮、硝態氮后才能被農作物吸收利用,肥效的發揮相對較慢。李榮認為,就氮肥形態結構來說,一種理想的肥料應該同時具有硝態氮、銨態氮和酰胺態氮,區別在于對不同土壤環境、不同作物類型對不同形態氮肥的偏好各異,可以因情況而定。
李榮舉例說,像水稻、甘薯、馬鈴薯等屬于喜銨態氮植物,而像大部分蔬菜如黃瓜、番茄、萵苣、甜菜、煙草等則屬于喜硝態氮植物,只是對于水稻而言,水田根本不適合使用硝態氮,因此被歸為喜銨態氮植物一類。所謂喜硝態氮作物,大多是旱地作物,如果在旱地施用含銨態氮肥料則養分易損失。不同作物偏好不同的氮源,但往往按照一定比例供應銨態氮和硝態氮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另外,大量調查表明,土壤因過量施用氮肥,極易造成硝酸鹽含量超標。土壤鹽漬化產生之后,主要導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由高肥力的“細菌型”向低肥力的或病害的“真菌型”轉化,土壤自身調控能力變弱,土壤硝態氮含量與土傳病害呈正相關,因此,也不能因為硝基肥料溶解性好、見效快,便“飲鴆止渴”加速病害的發生。
李榮總結說,中國農村形勢發展需要新的施肥技術。緩控釋肥料的發展使同步營養肥料成為可能。目前來看,不管是同步營養肥,還是水肥一體化,都需要硝基肥料,它已經成為農民和作物的“好伙伴”。
來源:《中國農資》周報第22版 作者:陳熙 日期:2014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