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行業最前沿
——看金正大集團以創新引領行業發展
□本報記者 胡躍東 通訊員 張勇 徐淑江 7月10日,最后一場“中國—以色列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國際峰會”在江蘇省常州市落下帷幕。自5月26日以來,分別在我國6個省份以及以色列舉辦的共7場峰會至此告一段落,主推者則是中國新型肥料的領軍企業——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這意味著,在引領行業發展方面,金正大再次走在了前面。
目光瞄準“一號技術”
金正大集團通過技術和服務的不斷創新,用10年時間,將緩控釋肥這一“貴族肥料”變成全國農民普遍使用的肥料,中國成為世界上緩控釋肥產銷量最大的國家。
“我國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十分突出。企業應該在解決這樣的矛盾中有所作為,同時找到發展方向。”金正大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萬連步說。他的想法正符合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
多次參加“中國—以色列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國際峰會”并以專家身份做報告的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節水處處長高祥照認為,以水溶肥料為基礎的水肥一體化技術是肥料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據了解,與傳統灌溉施肥方式相比,水肥一體化在節水節肥以及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方面效果非常顯著。去年,農業部頒布《水肥一體化技術指導意見》,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將水肥一體化定為全國重點推廣的“一號技術”。
“我們有責任將我們先進的技術力量投入到水溶肥的研發和推廣上。”萬連步說。兩年前,金正大集團正式決定進軍水溶肥領域,去年,該公司開始在臨沭和貴州等地投資建設水溶性肥料項目。
七場峰會打開市場
質量參差不齊、價格偏高、技術缺指導不規范等是阻礙水肥一體化技術進入田間的主要因素。
“還是要用技術通開市場。”復合肥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正大集團副總裁陳宏坤介紹說,將產品與技術同時送給經銷商與田間地頭的種植戶,是他們將百姓幾乎毫無認知的緩控釋肥推向全國廣袤大地的重要經驗。
5月26日開始,金正大集團聯合復合肥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農民日報社密集召開了國內6場、國外1場的“中國—以色列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國際峰會”,來自美國、以色列、挪威等國家的水肥一體化技術專家進行了交流,全國各地近5000名農技推廣人員、種植大戶接受了培訓。
從事經濟作物養分管理及土壤質量研究多年的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陳清,被邀請在多場峰會上作報告。“以與水肥一體化技術全球領先的以色列合作作為支撐,每一場峰會所選專家、報告內容都針對當地的農業特點設置,這在農資界前所未有。”陳清認為,從峰會的舉辦可以看出,金正大集團在市場方面的布局,是“以技術來探索市場的方式,體現了金正大在水肥一體化推廣上的決心與力度”。
山東省土肥站站長高瑞杰指出,水肥一體化需要肥料生產企業、配套設備企業、技術推廣部門、農戶“合力推進”。而金正大集團副總裁羅文勝對舉辦峰會目的與意義的解釋與此不謀而合:要讓更多的人了解、嘗試、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從而使政策的引導、企業和經銷商的推動以及種植戶的使用形成合力。
“技術推進”首先敲開了國家支持的“大門”。7月3日,在金正大集團總部舉行的第五場峰會上,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正式將金正大水溶肥納入到全國示范推廣計劃,在10余個省份開展示范推廣工作。
中以合作開拓新局面
6月底,金正大集團組織國內行業專家、種植大戶、科技帶頭人等100余人來到水肥一體化全球水平最高、堪稱“世界典范”的農業發達國家以色列,考察農業基地、參觀生產企業、觀摩科研中心,并在此召開一場峰會。
在此期間,金正大集團與以色列非常富有實力的利夫納特集團達成了戰略合作,引進以色列水肥一體化先進技術,共同進行農業及肥料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并將開展農業培訓與交流。雙方還將各出資1000萬美元在以色列共同成立合資公司。
“要在學習中提升,在創新中超越,形成自己獨特的技術體系,提升我國肥料產品的國際影響力。”萬連步透露,未來三年,金正大將每年組織銷售人員、農化服務人員到以色列學習培訓。
“組織一線人員到以色列培訓和交流,全面學習以色列的水肥一體化技術和先進的農業理念,也提高了金正大自身的服務水平。”羅文勝透露,該集團計劃在全國選擇600個縣作為水肥一體化示范縣,并計劃3年內在全國建設100個服務中心,承擔起測土配肥、水肥一體化等新技術推廣、現場觀摩等職能。
以技術推開市場,以創新降低成本,金正大相信,像當初把緩控釋肥由“貴族”變成“平民”一樣,他們還會將水溶肥這一符合國家要求與市場需求目前卻價格高昂的“高端肥料”再次送向田間地頭。
來源:臨沂日報頭版 作者:胡躍東、張勇、徐淑江 日期:2014年7月26日